“上譯廠”出品的譯制片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已經(jīng)是一個文化現(xiàn)象,它給那個時代的中國打開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獨特的窗口,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文化啟蒙的作用,尤其是“上譯廠”的配音演員們創(chuàng)造出的獨特的“外國語言”,帶給觀眾不僅是美的享受,更激發(fā)了人們對美的追求。 本書擷取了“上譯廠”老一代配音藝術(shù)家各自的代表性作品,賞析了他們在電影配音中的藝術(shù)造詣,為讀者更加深入理解這些電影作品,如何欣賞這些配音藝術(shù)家的配音藝術(shù),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作者簡介 張稼峰 1944年出生于上海,六歲隨父母移居南京。從少年時代起尤為喜愛俄國文學(xué),并逐漸形成對西方文學(xué)、古典音樂、西方造型藝術(shù)以及電影藝術(shù)的比較寬泛的興趣,對“上譯廠”的譯制片有強烈的熱愛,對電影配音藝術(shù)有獨特的感受。蘇秀、趙慎之等眾多配音藝術(shù)家視之為知已。
目錄: 序 我對他說: 你寫的,我寫不出來(蘇秀) 前言 我與“上譯廠”譯制片的不解之緣 / 1 從雅嘉到阿崎婆——趙慎之 / 配音大師——邱岳峰 / 帝王之氣——程之 / 水晶長笛——林彬 / 永遠的哈姆雷特——孫道臨 / 早年的花旦和老旦——姚念貽和張同凝 / 另類花旦——蘇秀 / 硬漢和雄辯家——畢克 / 當(dāng)家花旦——李梓 / 唯美的《簡?愛》——李梓和邱岳峰 / 一枚金幣的兩面——尚華和于鼎/ 奶油小生和銅錘花臉——胡慶漢和楊文元 / 兩個老頭——程引和富潤生 / 一片閃光的綠葉——潘我源 / 1960年代的新秀——伍經(jīng)緯和劉廣寧 / 兩支薩克斯管——戴學(xué)廬和楊成純 / 從梅克夫人到皇太后——曹雷 / 從游俠到靡菲斯特——童自榮 / 從平民女子到皇后——丁建華 / 遺夢廊橋——喬榛 / 結(jié)束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