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鄧小平


作者:呂章申     整理日期:2014-12-03 02:21:00

“共和國領(lǐng)袖故事”系列叢書自領(lǐng)袖人物的幼年到投身革命,到在戰(zhàn)爭舞臺上叱咤風云,到在建設(shè)、改革開放年代”指點江山,揮斥方遒”均有描述,文筆清麗,細節(jié)生動,展現(xiàn)了創(chuàng)建、保衛(wèi)和建設(shè)共和國的全景和歷史航程,展現(xiàn)了領(lǐng)袖人物的千秋風采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本叢書是給建國65周年的獻禮。
  這本由席新、呂章申編寫的《鄧小平(共和國領(lǐng)袖故事)》是其中一冊,講述了鄧小平的故事。
  目錄:
  巴蜀之子
  少年時代
  漂洋過海尋求真理
  在十月革命的故鄉(xiāng)
  南疆上空的驚雷
  巧用南瓜瓤
  同甘共苦
  200塊銅板
  “護身符”·炒菜鏟子·棉衣
  不要抓逃兵
  壓不垮的硬漢子
  有鹽同咸,無鹽同淡
  娃娃頭兒
  軍民魚水情
  立馬太行巴蜀之子
  少年時代
  漂洋過海尋求真理
  在十月革命的故鄉(xiāng)
  南疆上空的驚雷
  巧用南瓜瓤
  同甘共苦
  200塊銅板
  “護身符”·炒菜鏟子·棉衣
  不要抓逃兵
  壓不垮的硬漢子
  有鹽同咸,無鹽同淡
  娃娃頭兒
  軍民魚水情
  立馬太行
  七個日日夜夜
  親密無間
  戰(zhàn)友情兄弟誼
  不握手會議
  “孫臏減灶賺龐涓”
  千里躍進大別山
  鄧政委發(fā)蘋果
  渡江戰(zhàn)役顯智謀
  那片神奇的土地
  重視民族工作
  知識分子的貼心人
  在財政部的日子里
  “貓論”
  吃不吃食堂都是社會主義
  舌戰(zhàn)赫魯曉夫
  蒙難江西
  溫暖的家
  小平復(fù)出
  面對面的較量
  橫下一條心
  戰(zhàn)友情深
  農(nóng)業(yè)會議斗江青
  愿當大家的后勤部長
  較量
  為千萬人摘掉“帽子”
  心系百姓
  尋找“長生不老藥”
  “鄧小平時間”
  踏遍青山人未老
  與意大利女記者的智力角逐
  對“鐵娘子”直指其非
  “對!辦一個特區(qū)”
  永久的紀念
  國慶大典上動人的一幕
  驚世之舉
  灑向人間都是愛
  “上海變嘍!”
  永遠年輕
  搏擊風浪
  “高級橋牌迷”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外國列強的入侵,清王朝的腐朽和軍閥割據(jù)混戰(zhàn)的局面,使中國的知識分子看不到出路,他們只能廣為探索,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fā)了轟轟烈烈的學生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5月下旬,革命的號角傳到了廣安。15歲的小平積極參加了這一運動。
  5月底廣安成立了廣安學生愛國分會,發(fā)出了宣傳“公啟”,組織了游行、罷課。之后,由于暑假,小平回到了家中。
  隨著年齡、知識的增長,小平的眼界開闊了,由于連年軍閥混戰(zhàn),中國人民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中國應(yīng)該怎么辦?怎么消滅軍閥?年少的小平無法回答。但他在五四運動中受德先生(民主)、賽先生(科學)兩面旗幟的影響,認為中國要富強必須依靠科學。
  只要每個青年都有一技之長,立志為祖國獻身,中國就會富強起來,帝國主義就不敢欺辱我們。于是,鄧小平心中逐漸萌發(fā)了一種對國家、民族強烈的責任感。正是這種強烈的責任感驅(qū)使年僅15歲的鄧小平積極為國家、民族尋求新的出路。
  正是這個暑假,鄧紹昌帶來了重慶準備開設(shè)留法勤工儉學預(yù)備學校的消息,他主張兒子以勤工儉學的方式去法國學習。小平十分高興,因為這正與他科學救國、工業(yè)救國的想法相一致。但是心疼兒子的母親卻反對他漂洋過海去求學。她認為小平年紀還小,并且從未出過遠門,一下就遠離故土上萬里,她很不放心。最后,她經(jīng)不住父子倆的勸說,還是為小平收拾了行裝。
  1919年9月,小平帶著父親賣地給他湊的學費來到了重慶,考上了留法預(yù)備學校。次年,他去法國留學。年僅15歲的小平告別了親人,告別了故鄉(xiāng),漂洋過海去尋求救國真諦。
  1920年10月19日,鄧小平和同伴們經(jīng)過39天的長途顛簸,終于抵達了馬賽。稍作休息,鄧小平和同伴們又登上了第一班火車,經(jīng)過16個小時的行程,來到了巴黎西郊的哥倫布,他們來到普安特大街39號巴黎法華教育會所在地。10月21日,法華教育會安排小平和其他20多個同學到巴黎附近一些學校補習法語,同時等待工作。他們想通過“勤工”來維持“儉學”。然而,實際情況與他們的愿望卻大相徑庭。
  當時的法國,正處于經(jīng)濟危機之中。經(jīng)濟的蕭條,失業(yè)率的上升,使勤工儉學學生陷入欲工不能、欲學不得的困境中。到1920年底,在法國的1600多名勤工儉學生中十有八九沒有工作。
  在這種情況下,勤工儉學生們被迫過著朝不保夕的窮困生活。
  為圖房租便宜,一些學生只能住進巴黎的貧民窟。普安特大街39號的華僑協(xié)社當時搭起了一個長四丈寬五尺的布棚,以收留無立錐之地的學生。在如此狹窄簡陋的地方常常要住40多人,擁擠不堪,衛(wèi)生條件極其惡劣。盡管如此,大批失業(yè)的勤工儉學生仍源源不斷地涌來。后來要想住上布棚,也得在大廳地板上睡一個時期,等待“過渡”。
  ……P1-2





上一本:以你之姓,冠我之名 下一本:陳云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鄧小平的作者是呂章申,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