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巴金的似水流年


作者:周立民     整理日期:2014-11-24 21:38:34

    周立民是研究巴金的著名學(xué)者,創(chuàng)作出版了《另一個巴金》《巴金手冊》《巴金<隨想錄>論稿》等多部專著。《巴金的似水流年》是作者研究巴金的最新成果。作者用抒情的文筆,選取了巴金在一個特殊歷史時段的經(jīng)歷,對他的思想感受和情感變化進行了大膽的剖析和描述,作者文筆老練,描寫準(zhǔn)確,議論得當(dāng),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化專著。
  目錄:
  引言:激流涌入大海
  上編編年巴金
  寒夜苦夢
  ——1937—1949年的巴金
  朝鮮的夢
  ——巴金在1952
  熱情的贊歌與沉痛的悲歌
  ——巴金在1958
  前夜
  ——巴金在1977、1978
  下編閑話巴金
  讀《滅亡》札記
  讀《激流》札記
  讀《憩園》手稿札記
  讀《寒夜》手稿札記引言:激流涌入大海
  上編 編年巴金
   寒夜苦夢
     ——1937—1949年的巴金
   朝鮮的夢
     ——巴金在1952
   熱情的贊歌與沉痛的悲歌
     ——巴金在1958
   前夜
     ——巴金在1977、1978
  下編 閑話巴金
   讀《滅亡》札記
   讀《激流》札記
   讀《憩園》手稿札記
   讀《寒夜》手稿札記
   讀《再思錄》札記
   讀巴金日記札記
   讀巴金書信札記
   讀巴金譯文札記
   巴金與二十世紀(jì)青年讀者
   后記(一)
   后記(二)二、理想與庸?箲(zhàn)是中國文學(xué)的一個重要轉(zhuǎn)折點,戰(zhàn)爭改變了作家和讀者的日常生活狀態(tài),使得文學(xué)出現(xiàn)了新的動力和發(fā)展方向,那種書齋式的平靜生活早就被戰(zhàn)火打亂了,作家們都被推到了最混亂最沉痛的現(xiàn)實中了,夢想粉碎了,生活凌亂了,甚至連生命都沒有了保障。此時作家所感受到的現(xiàn)實,土地和人,乃至對于個體生命的沉思,與在北京的“太太客廳”、上海的亭子間中高談和寫作時迥然不同。特別是告別了最初那種宣傳和抗議式的文字,中國新文學(xué)以更切近現(xiàn)實和人生的形式來刻畫著時代的變動。
  盧溝橋事變后,戰(zhàn)火迅速燃遍全中國。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巴金等人立即擔(dān)負(fù)起文化人的使命,他與茅盾、靳以、黎烈文、黃源、馮雪峰等于當(dāng)日下午就協(xié)商,并決定《文學(xué)》、《中流》、《譯文》、《作家》等四家刊物同人自辦宣傳抗戰(zhàn)的新刊《吶喊》。
  8月25日,這份小小的周刊出版了,主編人為茅盾,發(fā)行人是巴金,兩期后改名《烽火》,在上海一直出到lO月21日被租界當(dāng)局阻撓停刊。次年,巴金到廣州后于1938年5月1日又繼續(xù)出版,直到當(dāng)年10月11日廣州淪陷前停刊。
  上海成為“孤島”之后,一時離不開的巴金只好揀起抗戰(zhàn)前就開始寫的《春》,直到寫完它才離開。孤島的生活讓人有一種憤怒淤積于胸不得抒發(fā)的憤懣,巴金說:“在這里空氣太沉悶了。有人把這里稱作‘孤島’,但我說,它更像一個狹的囚籠,有時我覺得連氣也緩不過來,在這里真可以說是有一只魔手扼住我的咽喉。”①1938年的春天,他終于離開孤島,與靳以經(jīng)香港奔赴廣州,并在那里設(shè)立了文化生活出版社廣州分社,在日軍的炮火轟炸、戰(zhàn)亂物資匱乏以及人心惶惶中艱難地開展著文化工作。從此,他也開始了抗戰(zhàn)八年間顛沛流離的生活。1938年6月23日,他離開廣州回到上海,修改了《愛情的三部曲》,7月16日又離開上海,22日返回廣州,同行的有高中畢業(yè)的蕭珊,還有他們的朋友靳以、陶肅瓊。9月初,巴金還到漢口一次,月底返回廣州。10月20日在廣州淪陷的前夕,他與蕭珊、弟弟李采臣、林憾廬等人離開廣州,26日達梧州,月末到柳州,11月中旬抵達桂林。1939年2月下旬,巴金偕蕭珊從桂林繞道金華、溫州回到上海。當(dāng)年7月蕭珊赴昆明西南聯(lián)大讀書,巴金仍舊留在上海修訂和出版克魯泡特金的舊譯,翻譯赫爾岑的回憶錄《一個家庭的戲劇》,寫作長篇小說《秋》。直到《秋》出版,他才于七月初經(jīng)香港到海防,搭滇越鐵路車于月底抵達昆明。在昆明的一段安靜的日子里,他完成了長篇小說《火》的第一部(后記作于1940年9月22日)。10月下旬,他由昆明飛赴重慶,11月中旬又到江安曹禺處小住六日后返回重慶。1941年1月初,他回成都住了五十天,這是他離家十八年后第一次回鄉(xiāng)。這期間,他一直在重慶經(jīng)營著文化生活出版社。5月23日《火》第二部完稿。1941年7月第二次去昆明看望蕭珊,在金雞巷四號三樓住,并完成了《龍·虎·狗》中的大部分篇章,8月5日作序,編成此集。9月8日偕蕭珊離開昆明到桂林,蕭珊于月末返回昆明,巴金一直到1942年3月中旬才從桂林經(jīng)過河池到貴陽,當(dāng)月末再回到重慶。當(dāng)年4月底,他再次返回成都,7月回到重慶,10月14日又離開重慶去桂林。1943年9月《火》第三部完稿。1944年5月初,偕蕭珊離開桂林到貴陽。5月下旬,他在貴陽中央醫(yī)院做矯正鼻中隔手術(shù),6月上旬出院。7月《憩園》完稿。7月上旬他到達重慶,與蕭珊在民國路文化生活出版社內(nèi)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一直到1945年抗戰(zhàn)勝利。這就是巴金在抗戰(zhàn)中奔波之大體。
  在這些日子里,他目睹了手無寸鐵的百姓被轟炸致死的慘劇,看到了一座城市變成廢墟的景象,也經(jīng)受了生命隨時會被炮火奪去的驚恐,還有逃難路上的艱辛。這些都化成了文字寫進了他的《旅途通訊》、《旅途雜記》①等書中!斑@些全是平凡的信函。但是每一封信都是在死的黑影的威脅下寫成的。這些天來,早晨我見到陽光就疑惑晚上我會睡到什么地方。也許把眼睛一閉,我便會進入‘永恒’。
  ”②在他經(jīng)歷的一場場轟炸面前,他強烈地感受到人的生命在這種隨時可以到來的鋼鐵怪物面前顯得無比渺小,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心理被隨時而至的防空警報完全打亂。巴金曾這樣描述他1938年8月8日在廣州所經(jīng)歷的大轟炸:一個朋友在窗前驚訝地叫道:“飛機!”我們并不注意,因為先前沒有聽到警報(其實是發(fā)過緊急警報的)。我們?nèi)耘f在談話,但是高射炮響了。街上有人在跑。門口一個年輕人指著天空低聲叫著“飛機”!我和那位新朋友走在門口去看。三架飛機在對面屋頂上飛,飛得很高,看起來比我們屋子里掛的玩具飛機還小。飛機向著我們這面飛來,三架之后又是三架。于是軋軋聲大響,高射炮也連珠似的放起來。高射炮似乎沒有效力,軋軋聲越來越近了。我想大概要落彈了罷。并不要我們等待。一陣恐怖的“颯颯”聲就壓倒了摩托的響聲。這聲音自上而下,由遠而近,像一簇簇樹葉從天空落下來。我仿佛看見一顆炸彈在空中旋轉(zhuǎn)而下,我知道它會在不遠處爆炸,甚至?xí)湓谖覀兊念^上。我在這里度過不少轟炸的日子?墒沁@種聲音我只聽見過一次。
  今年六月六日三顆炸彈在我們住的巷口附近爆炸時,我在事前聽見了那奇怪的聲音。
  ……P15-19





上一本:愛國的“叛國者” 下一本:水滴石穿:沈福存的藝術(shù)人生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巴金的似水流年的作者是周立民,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