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習仲勛的故事


作者:崔曉民     整理日期:2014-03-21 13:06:09

   《習仲勛的故事》以習仲勛同志的生平為基本線索,選取一系列重要的、感人的事例寫成故事,編撰成書。
     本書由編著者從一手史料和親歷者中收集整理的習仲勛的故事組成,不同于傳記,這些故事“短小、簡練、感人,教育性強,易于閱讀”。這些故事有來自習仲勛同志關系密切的老同志、老戰(zhàn)友和親友的回憶,也有來自流傳于習仲勛生前工作生活過的地方人民的事跡。
     這些故事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統(tǒng)一戰(zhàn)線、群眾工作及待人接物和為人處世等,多側面、多角度,更全面、更準確、更客觀地反映習仲勛傳奇曲折的人生歷程、忠貞不渝的黨性品質、光明磊落的英雄情懷和大智大勇的偉人風采,是一本面向廣大人民群眾的通俗讀物。
  作者簡介:
  崔曉民
     陜西富平人,陜甘寧邊區(qū)革命根據(jù)地史研究會副會長,陜西作協(xié)會員。主持編著《中國共產黨富平縣歷史大事記》《胡景鐸將軍》《胡希仲》《曹又參與安邊起義》和《陜甘寧邊區(qū)畫卷》等。
  溫若谷
     陜西富平人,現(xiàn)任教于渭南師范學院中文系。著有《冬天里的花》和《文心詩選》。
  崔利民
     陜西富平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陜甘寧革命根據(jù)地史研究會會員。著有《滴水藏!贰段⑿驮娬撎健返。
  目錄:
  習仲勛生平
三師投毒案
出身貧寒
兩當兵變
智殲民團
創(chuàng)建陜甘蘇區(qū)
“娃娃主席”
“為黨盡忠”
反對“左”傾
生產自救
不勞動的干部缺乏群眾觀點
“為理想而戰(zhàn)”
革命夫妻
爺臺山自衛(wèi)反擊戰(zhàn)
策劃橫山起義習仲勛生平三師投毒案出身貧寒兩當兵變智殲民團創(chuàng)建陜甘蘇區(qū)“娃娃主席”“為黨盡忠”反對“左”傾生產自救不勞動的干部缺乏群眾觀點“為理想而戰(zhàn)”革命夫妻爺臺山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策劃橫山起義西華池遭遇戰(zhàn)和彭總并肩戰(zhàn)斗土改糾偏父女重逢和警衛(wèi)員擠在一個被窩里烽火關懷“你比諸葛亮還厲害”反對官僚主義“爐火純青”不能讓老百姓失望兩張觀摩票甘為人梯以誠相待“萬萬不能站在老百姓頭上”視察迤山中學勞動者的本色生活儉樸一張碑文“我不能開這個先例”蒙冤受屈十六年平易近人忠心耿耿調糧濟荒離開洛陽平反“李一哲”案件處理偷渡外逃事件在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中“要搞出個好風氣來”“殺出一條血路來”質疑“興無滅資”幾個農民朋友情暖農家關心秦腔如數(shù)家珍“我的孩子不能去”“事先安排好的我不看”統(tǒng)戰(zhàn)大師愛護作家延安情深心系家鄉(xiāng) 附錄一贊習仲勛附錄二不老的華山松附錄三不朽的習仲勛附錄四群眾領袖習仲勛附錄五緬懷習仲勛同志感賦二章參考文獻后記   《習仲勛的故事》一書以其“故事短小、簡練、感人,教育性強,易于閱讀”而受到各方面的好評。為了緬懷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學習他們的革命精神,激勵廣大干部和讀者做好本職工作,積極投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活動,陜西省陜甘寧革命根據(jù)地史研究會和陜西人民出版社應廣大讀者的要求,現(xiàn)予以再版。
     習仲勛是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秀黨員,偉大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我軍****的政治工作領導人,陜甘邊區(qū)革命根據(jù)地的主要創(chuàng)建者和領導者之一。曾先后任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等職。他革命一生,戰(zhàn)斗一生,歷經坎坷,百折不撓,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和新中國的誕生,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yè),頑強奮斗,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拔业暮⒆硬荒苋ァ
     習仲勛教子嚴格是出了名的,他特別注意從小事抓起,培養(yǎng)孩子自強自立、艱苦樸素的品德,尤其不允許有任何的優(yōu)越和特殊。
     三女兒橋橋考中學時,成績離101中學錄取分數(shù)線差了0?5分,橋橋的第二志愿報的是河北北京中學。當時101中學表示可以接收,習仲勛卻很慎重。為了不傷女兒的心,他特意讓大兒子富平和秘書一起找橋橋談話。他們很委婉地告訴橋橋:你硬要進101中學也行,但是,差了0?5分是不合適的。河北北京中學教學質量也不錯,現(xiàn)在你自己選擇去哪里?從小就被父母教導不搞特殊化的橋橋,當即表示就去河北北京中學。習仲勛聽后很高興,同時又提出了一個要求:進河北北京中學就要改姓。把父親的“習”姓改成母親的“齊”姓,把家庭成分由“革干”改成“職員”,這樣就不引人注意了。為了讓橋橋學會獨立生活,盡管學校離家還不到一站路,習仲勛還是讓她和別的孩子一樣,住校學習。
     長子富平是“文化大革命”前中國科技大學自動控制專業(yè)的高才生,畢業(yè)后在陜西戶縣一個山溝內的國防科研單位工作了13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解放軍后勤學院恢復辦學,急需從軍內外選調一批專業(yè)技術人員。富平所學專業(yè)對口,被后勤學院選中,并迅速辦妥了調動手續(xù)。就在富平準備啟程赴京報到時,父親習仲勛卻硬是讓后勤學院領導撤回了調令。他認為干部子弟應該帶頭在艱苦的地方工作。兒子想不通,認為這是正常的工作調動,不是搞特殊。習仲勛就讓省委主要領導幫助說服兒子:后勤學院需要科技人才,陜西同樣需要科技人才,而在陜西會更好地發(fā)揮專長。不能讓人說習仲勛剛恢復工作,兒子就調回了北京,這樣影響不好。
     二女兒畢業(yè)于外交學院,熟悉法文。1983年,王光英籌建光大公司,有意接收其到光大工作。習仲勛聞知后,便當面謝絕了王光英先生的好意,說:“還是不要調她去好。你這個光大公司眾目睽睽,別人的孩子能去,我的孩子不能去!彪S后他將此事告訴了女兒,女兒委屈地說:“我是外交干部,到光大可以發(fā)揮自己的特長,為改革開放做點事情,有什么不好?”習仲勛嚴肅地說:“只要有才能,在哪里都可以發(fā)揮。但你是習仲勛的女兒,就要‘夾著尾巴做人’。”后來,女兒到國際商報社工作,習仲勛的故事報社幾次安排出國采訪,習仲勛知道后,偏要女兒對出國的理由說個明白。一次吃飯時,父女倆又因此燃起了“戰(zhàn)火”。女兒頂撞說:“我是記者,又會外文,出國訪問是工作需要,我并不是憑借什么關系出去游山玩水!绷曋賱缀龅卣玖似饋,把筷子往桌子上一拍,高聲喝道:“哪有這么多的工作需要?不要什么行為都加上工作的名義!”直到女兒不再理論,并表示今后一定腳踏實地去工作時,習仲勛才放下心來。
     習仲勛的妻子也在一篇回憶丈夫的文章中說:“我感激你能夠始終如一地嚴格要求我們的孩子,他們能夠成為今天這個樣子,你這位嚴父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上一本:陳布雷自述 下一本:北洋梟雄張作霖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習仲勛的故事的作者是崔曉民,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