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誰的健康?尊嚴是誰的尊嚴? 從徐志摩、胡適發(fā)起的早期的聚餐會、新月社到《晨報副刊》的《詩鐫》和《劇刊》;從新月書店、《新月》月刊到《詩刊》和《學文》,“新月”經歷了從北京到上海再回到北京、歷時11年的復雜過程,涉及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等文學領域,更旁及文藝理論和美術,尤其是跳出“文藝”的象牙塔,關注到了現實政治。就文藝而言,他們拒絕所謂的“革命文學”“普羅文學”,不迷信“為人生而藝術”或“為藝術而藝術”,更不贊同以文學為政治宣傳工具,他們講究“人性”,崇尚的只是走正常的文藝發(fā)展的道路;就政治而言,他們反對專制,推崇民主和法治,呼喚人權。他們個體雖然存在差異,但都有對思想與言論自由的向往和堅持,他們自由地談論文藝,自由地和左翼論戰(zhàn),自由地談論政治。 在歷史的長河中,新月的歲月只是一個瞬間,卻永遠定格在了現代中國蒼穹黝藍的夜幕上。 本書全面梳理了以徐志摩的靈魂、以胡適為棋手的“新月”群體的主要活動,包括他們的經歷、創(chuàng)作、觀點、論爭等,給我們了解一個真實、不被扭曲的“新月”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