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兩周編鐘音列研究


作者:孔義龍     整理日期:2021-12-14 09:20:32


  孔義龍著的這本《兩周編鐘音列研究》認為:
  透過大量周代編鐘測音數據可發(fā)現,西周編鐘音列是以一弦等份節(jié)點為理論依據進行設置的,早中期涉及一弦上的四、五、六三種等份節(jié)點,晚期統(tǒng)一于六等份節(jié)點規(guī)律。這一數理可追溯至晚商,而延續(xù)到春秋早期。在兩周之際隨鈕鐘出現并運用于東周編鐘的9件組設置模式中,正鼓音列始終呈現“徵—羽—宮—商—角”的五聲排序,此應為與曾侯乙墓“均鐘”弦序相一致的五聲,此設置使編鐘旋律性能加強。隨著正鼓音列對變聲的安排及側鼓音由多聲趨向統(tǒng)一,東周編鐘逐漸實現著旋宮理想。
  調音在鐘,取音在弦,此乃鐘弦關系的實質,鐘弦關系自編鐘出現之日便緊密相連。
  孔義龍,1968年生于湖南平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華南師范大學音樂與舞蹈學學科召集人、副院長。兼任中國音樂史學會理事、華南師范大學第七屆學術委員會科研評價與社會服務專門委員會委員及音樂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先后畢業(yè)于湖南師范大學、武漢音樂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階段師從著名音樂教育家劉沛教授和著名音樂理論家周振錫教授,博士階段師從著名音樂史學家、音樂考古學家王子初研究員和著名考古學家、史學家劉緒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音樂史學、音樂考古學、傳統(tǒng)音樂形態(tài)學。
  2005年6月獲中國藝術研究院“優(yōu)秀博士論文獎”。2006年獲第四屆全國高校學生中國音樂史學術論文評選博士組一等獎。2008年獲教育部百篇優(yōu)秀博士論文提名。2009年獲教育部第五屆中國高等學?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2010-2014年入選廣東省第六屆“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級培養(yǎng)對象。先后主持國家級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3項,出版著作6部,參編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圖書1部,發(fā)表論文60余篇。曾獲“華南師范大學優(yōu)秀科研工作者”和“西藏大學優(yōu)秀工作者”等稱號。





上一本:書經集傳 下一本:廣西左江蹲踞式人形巖畫研究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兩周編鐘音列研究的作者是孔義龍,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