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憶骨


作者:弗朗西斯·伊塔尼,魏立     整理日期:2014-08-12 00:59:49

《憶骨》講述了八十歲的喬姬與伊麗莎白女王同年同月同日生,幸運地受邀參加女王的生日午宴。去機場的路上,喬姬發(fā)生了車禍,連人帶車被甩下峽谷,躺在那兒不得動彈。滿身骨頭的疼痛,讓喬姬想起兒時在《格氏解剖學(xué)》上看到的人體骨骼圖,每一塊骨頭都牽動著她一連串的回憶。八十年來,作為外孫女、女兒、侄女、妻子、母親,喬姬往昔的點點滴滴,如同被風(fēng)惹起的塵埃,在她腦海里浮現(xiàn),回旋,激蕩起她一生的復(fù)雜情感。
  作者簡介:
  弗朗西斯?伊塔尼(FrancesItani),加拿大小說家、詩人和散文家。1942年出生于安大略省,英文和心理學(xué)雙學(xué)士。主要代表作有《失聰》、《憶骨》、《安魂曲》等,獲得了包括“英聯(lián)邦最佳圖書獎”、“鼓手小說獎”在內(nèi)的諸多獎項。以樸實無華、力透紙背的散文筆調(diào),展現(xiàn)了深埋于普通生活外表之下的復(fù)雜與深沉。
  ——《紐約客》
  作者將回憶以松散的時間順序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每個回憶中的片段都有獨特的方式打動人心。
  ——《紐約時報》我在下意識地抓著什么。我必須反復(fù)握緊、松開手指,盡管有時候這么做會疼。我的關(guān)節(jié)炎很多年沒犯了,雖然肌肉和骨頭時不時還有點不聽使喚。哈利死后,夜里聽爵士樂的時候,我就用力拉手指,握緊、松開拳頭,以防手僵掉。
  掌骨,腕骨,豌豆骨。豌豆骨在手腕上,因為形似豌豆,就得了這個名字。我在《格氏解剖學(xué)》里發(fā)現(xiàn)后,拿給艾麗看,她剛看到“豌豆骨”這個名字就哈哈大笑起來。大人不讓我們在家里說“豌豆骨”,因為他們覺得這塊骨頭很不雅。我的家庭就是這樣——我們靠骨頭支撐自己,有些骨頭卻不能說。
  我的汽車跌落山崖之前,我的骨頭都好好地支撐著我,就像我們以前去學(xué)校的時候,用橡膠環(huán)牢牢箍住褐色條紋的長襪。我們確實把那個玩意套在自己腿上了嗎?太不可思議了。我們的腿沒在十歲前壞疽,真是奇跡!菲爾和丹姥姥用力拉著那些紅色的橡膠環(huán),讓它們變得柔軟,直到橡膠環(huán)被拉長,變成了吊襪帶。我和艾麗把腳伸進(jìn)去,把橡膠環(huán)拉到腿上。接下來的一整天里,我們走來走去的時候,裙子底下就多了這么個鼓出來的圈圈。難道我們那時候的腿是牙簽?
  大蕭條時期,綢布店的生意也不好,菲爾開始去店里幫忙,一個禮拜去三天。菲爾擔(dān)心霍姆斯先生每天操勞太久,盡量幫他分擔(dān)。她忙個不停,在整齊碼放著布匹的柜臺間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菲爾一向喜歡做針線活,店里閑下來的時候,她很樂意填寫那些訂單——法蘭絨、原色棉布、窗簾材料、女帽氈、黑面紗、做帽子用的金屬絲和裝飾品;裟匪瓜壬操u雜貨:彩帶、絲線、縫衣針、別針、搭扣、扣眼、紐扣、布尺。菲爾去店里幫忙后,訂購了彈力吊襪帶,我們再也不用把橡膠圈套在大腿上了。
  菲爾很享受在鎮(zhèn)里的生活,從店里出來時,她偶爾會到農(nóng)貿(mào)市場轉(zhuǎn)轉(zhuǎn),或者看看清倉拍賣。有一天她帶回家一本有點破舊的書,書名叫《家政女王》。有一陣子,那本書一直放在客廳里橡木桌子的下層隔板上,那張桌子的桌面上一直放著那棵玻璃葉子的工藝樹。丹姥姥看到帶黃色花紋的酒紅色封面就笑了起來——她年輕時就知道那本書。那本書是十九世紀(jì)八十年代出版的,我和艾麗相信那是個黑暗的時代。我們自己的世紀(jì)會發(fā)生什么,我們完全沒有想過。
  《家政女王》是給家庭主婦看的,我想,我們家的丹姥姥和菲爾就是吧。有天我放學(xué)回家,看到每個開放的門道都掛上了厚厚的簾子。菲爾看到書上說,每個通往大廳的門口都應(yīng)該掛上雙層絲絨簾子。霍姆斯先生店里的絲絨賣得不好,菲爾塞了幾卷到汽車?yán)铮阉鼈兝丶,鑲上邊,掛了起來。丹姥姥認(rèn)可家里的新變化,因為她不想冬天的冷風(fēng)吹得我們生病打寒戰(zhàn)。如果我們真的生病了,丹姥姥的廚房儲藏間里有特意預(yù)備的松節(jié)油和鵝油。
  菲爾到店里幫忙,我和艾麗就要多做家務(wù),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待在家里,學(xué)著苦中作樂。丹姥姥無比認(rèn)真地分配任務(wù),我們卻一點都不嚴(yán)肅。撣灰時,我們唱歌;如果丹姥姥要我們給地板打蠟拋光,我們就在拖鞋上裹上厚厚的破布,再拖著鞋子在硬木地板上走來走去。每次走過房間門,我們就撅起屁股,頂開掛在門口的絲絨簾子。
  晚上回到臥室,艾麗有時會大聲讀《家政女王》,那本教年輕夫妻該如何打理家務(wù)的書。艾麗還沒有分配博卡大宅的家務(wù)活,我們決定,我們兩個都不干那些整天拎著拖把和水桶的活兒。
  “我恨家務(wù)活,年輕的妻子回答說。”書中有些對話我記得很清楚。
  艾麗尖聲說:“對不起,不過如果真是這樣,你根本就沒權(quán)利結(jié)婚!
  她這句話逗得我們兩個人哈哈大笑,雖然我們已經(jīng)隱隱地感覺到,也許我們確實需要“結(jié)婚的權(quán)利”。當(dāng)時不需要,但總有一天會需要。
  丹姥姥沒有去店里幫忙,不過她照料著院子里的花園和菜園。春末夏初,我們放學(xué)回家時,她往往正在屋外栽種、澆水,要么就是在照顧她種在馬車輪里的玫瑰。一看到我們,丹姥姥就讓我們拔草——這是我們放學(xué)后要干的雜活之一。菜園對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我們正在經(jīng)歷大蕭條,雖然父母竭盡所能地經(jīng)營綢布店來賺錢,但我們家的餐桌上卻幾乎沒有什么好菜。
  母親到店里幫忙后的那個夏天,我和艾麗也為家里作了貢獻(xiàn)。六月初某個禮拜天的下午,家里突然有朋友過來,我們不得不請他們吃晚飯。我們家從來不缺肉和土豆,但沒有蔬菜搭配。利馬豆還沒長成,生菜還沒發(fā)芽。透過廚房的窗戶,我看到丹姥姥走到外面,跪在田壟中間,開始拔剛長了一點點大的小胡蘿卜。丹姥姥毀壞自己菜園的時候,我想到了她常念叨的:“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蔽掖_定,我看到她抹眼淚了。一個半小時后,胡蘿卜端上餐桌——小小的、短短的,像指關(guān)節(jié)。我一根都不肯吃。
  因為看到丹姥姥流淚,我制訂了一個計劃,還說服了艾麗做我的同伙。莫特家旁邊的農(nóng)場里種了豌豆,到了收獲時節(jié),馬車會沿著中心的泥土路把豌豆送到罐頭廠。我們站在陽臺上,等著馬隊經(jīng)過——它們拉著運豌豆的車,后箱里的豌豆像干草一樣高高堆起。車到眼前時,我們跑到路上,沖車夫和他旁邊的人揮手。干熱的風(fēng)吹過,馬車的車輪發(fā)出巨大的響聲。我和艾麗開始追馬車,在車廂旁邊跑,一邊躲,一邊抓住豆稈丟到地上。我們跑得很熱,又因為拼命偷豆子笑個不停。很明顯車上的人發(fā)現(xiàn)了我們,其中一個向后伸著脖子,沖著下面的我和艾麗喊。但是馬車的聲音太大了,我們沒聽到他喊了什么。艾麗彎下腰,我看到她兩只手都抓滿了豌豆稈,手腕垂著。想起《格氏解剖學(xué)》里那個像豌豆的腕骨,我喊了起來:“豌豆骨!”艾麗聽懂了,也跟著喊了起來。
  “豌豆骨!”我們扯著嗓子喊,“豌豆骨!豌豆骨!”
  我們在熱風(fēng)中喊叫著,把自己不雅的骨頭對著馬車。那個男人回頭看看,笑著揮揮手。我們停下腳步,笑得停不下來,還要盡量穩(wěn)住呼吸,回頭撿我們剛才丟在地上的豌豆稈。我和艾麗都收獲滿懷。我們把這亂蓬蓬的一堆攤在車棚后面,在那里剝開豆莢,把豌豆放到一個桶里,一邊剝一邊吃。我們得意揚揚地把豆子提到房間里時,丹姥姥的反應(yīng)讓我們措手不及!澳切┒棺臃凑龝䦶鸟R車上掉下來……有時候,”我們?yōu)樽约恨q護(hù),“車上的人也不介意,他們只是笑話我們!蔽覀儧]提亮出自己不雅的豌豆骨的事情。
  但辯解近乎徒勞。我們被罰坐在外面的門廊上,大聲讀十誡。即使這樣,我和艾麗偷來的豌豆當(dāng)天晚上也被我們五個人吃得一干二凈,只在碗底剩下了一大攤?cè)诨狞S油。
  ……
  





上一本:第七連 下一本:英雄不死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憶骨的作者是弗朗西斯·伊塔尼,魏立,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