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講述了飽受斯里蘭卡內戰(zhàn)之苦的泰米爾難民馬拉萬以廚子身份在瑞士開設情愛美食餐館所經歷的一系列荒誕離奇的故事:極富烹飪天賦的馬拉萬匯傳統(tǒng)的印度美食與現(xiàn)代的分子美食于一爐,借助于催情美食博得了同在一家餐館工作的瑞士姑娘安德莉亞的一夜情。盡管他未贏得這位同性戀女招待的芳心,但這并不妨礙他們彼此之間深厚的友情。為了生計,善于經營的她和擅長烹飪的他發(fā)揮了各自優(yōu)勢,合伙開了一家“情愛美食餐館”,吸引了很多食客,并賺得了可觀利潤。之所以經營良好,是因為馬拉萬發(fā)明的情愛美食的神奇功效,許多沒有性趣的夫婦在此均取得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個個喜出望外。充滿神奇的餐館漸漸聲譽鵲起,連社會政要、商界精英、媒界大亨、體育明星等社會名流都暗地里前來光顧,以尋求刺激,一享人生。 然而迫于生存壓力,餐館也漸漸陷入色情業(yè),可在得知一主顧是向斯里蘭卡販賣武器的軍火商后,兩人利用情愛美食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懲處奸商的好戲……故事驚險刺激,離奇曲折。廚子馬拉萬這個小人物精彩的食、色、性人生讓讀者對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的發(fā)展方向和人類未來做一番深刻的思考。 有媒體稱:“這是部頗具野心的作品。蘇特以當下的時事作為小說的背景,對金融危機、奧巴馬、難民和移民問題、瑞士在軍火交易中的角色及斯里蘭卡內戰(zhàn)等話題都有發(fā)揮……《廚子》保持了蘇特小說的一貫的可讀性。” 2011年2月的柏林電影節(jié)上已有制片人宣布將該書改編成電影。 作者簡介: 馬丁·蘇特(1948—)被譽為瑞士當代最成功的作家,創(chuàng)作了十余部膾炙人口的小說,這些小說頻頻出現(xiàn)在德國暢銷小說榜單上。2006年的《與魔鬼的約定》獲得格勞澤小馬丁·蘇特(1948—)被譽為瑞士當代最成功的作家,創(chuàng)作了十余部膾炙人口的小說,這些小說頻頻出現(xiàn)在德國暢銷小說榜單上。2006年的《與魔鬼的約定》獲得格勞澤小說大獎,《愛情謊言》(2005年出版,已賣出30余萬本,2009年改編電影上映熱播),2010年的《廚子》一出版便榮登《明鏡周刊》暢銷書排行榜首位,去年2月柏林電影節(jié)上已有制片人宣布將該書改編成電影。他的作品情節(jié)描寫細膩,具有優(yōu)雅睿智的文筆,犯罪小說《神經三部曲》描寫醫(yī)學界的黑暗驚悚秘辛,引人入勝,它們分別是《小世界》(1999)、《月亮的黑暗面》(2001)和《完美的朋友》(2003)!缎∈澜纭帆@得1998年法國最佳外國文學獎,《完美的朋友》獲2003年德國最佳驚悚小說獎,2006年被法國導演法蘭西斯吉洛(FrancisGirod)改編翻拍成電影版,由法國凱薩獎影后卡蘿布凱主演。他的小說目前總銷量已達500余萬冊。蘇特在當作家前,曾在廣告界發(fā)展,當時年僅27的他,在知名瑞士廣告公司GGK擔任過廣告文案編寫人、藝術和創(chuàng)意指導總監(jiān)。除了撰寫小說外,他也寫專欄、舞臺劇和電影劇本。2007年曾為知名瑞士歌手史帝芬艾切的專輯《黃金國》寫過歌詞。近年來旅居在西班牙與瓜地馬拉間,仍寫作不輟。 譯者江山,1965年9月出生,安徽廬江人,畢業(yè)于德國哥廷根大學。南昌航空大學外國語學院西語系德語專業(yè)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現(xiàn)為廈門大學生態(tài)文學團隊兼職教授,“歐美生態(tài)文學研究叢書”編委會編委。曾出版?zhèn)人專著《德語生態(tài)文學》(學林出版社,30萬字),譯著《水妖》(上海譯文出版社,15萬字);主持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規(guī)劃項目《德國生態(tài)意識文明史研究》(10YJA752012,2010-2013),2010年江西省“十一五”人文社科規(guī)劃課題《二戰(zhàn)后德國生態(tài)文學研究》(10WX65,2010-2012)和2012年江西省“十二五”人文社科規(guī)劃課題《德國青少年兒童生態(tài)文學中的生態(tài)啟蒙教育思想研究》(12WX20,2012-2015)等;至今已發(fā)表學術論文20余篇。 一部2010年出版發(fā)行后就長期雄踞發(fā)行榜榜首的暢銷書。廚子的食、色、性人生被演繹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 ——烏爾蘇拉·邁爾茨∕《時代報》 在小說中,馬丁·蘇特不斷翻新,成功地將當今世界政治文化中的許多敏感性話題糅合其中,以情愛美食為主線,小中見大,寓意深刻,人性的真善美和假惡丑由此昭然若揭。 ——羅曼·布赫利∕《新蘇黎世報》 懷著欣喜愉悅的心情讀完了這部小說。在原來小說的基礎上,馬丁·蘇特進一步開闊了視野,拓寬了創(chuàng)作領域,真實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瑞士和斯里蘭卡兩國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值得高興的是,斯里蘭卡內戰(zhàn)業(yè)已結束。和許多長年流亡在外的難民一樣,馬拉萬終于可以帶上他心愛的戀人桑達娜一起返回祖國,重建家園,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 ——克里斯托弗爾·施密特∕《南德意志報》 一部2010年出版發(fā)行后就長期雄踞發(fā)行榜榜首的暢銷書。廚子的食、色、性人生被演繹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 ——烏爾蘇拉·邁爾茨∕《時代報》 在小說中,馬丁·蘇特不斷翻新,成功地將當今世界政治文化中的許多敏感性話題糅合其中,以情愛美食為主線,小中見大,寓意深刻,人性的真善美和假惡丑由此昭然若揭。 ——羅曼·布赫利∕《新蘇黎世報》 懷著欣喜愉悅的心情讀完了這部小說。在原來小說的基礎上,馬丁·蘇特進一步開闊了視野,拓寬了創(chuàng)作領域,真實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瑞士和斯里蘭卡兩國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值得高興的是,斯里蘭卡內戰(zhàn)業(yè)已結束。和許多長年流亡在外的難民一樣,馬拉萬終于可以帶上他心愛的戀人桑達娜一起返回祖國,重建家園,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 ——克里斯托弗爾·施密特∕《南德意志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