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7月好看的書籍推薦—— 1、《平樂鎮(zhèn)傷心故事集》 顏歌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在《平樂鎮(zhèn)傷心故事集》中,作者描繪了一幅幅融合了日常與奇幻的川西小鎮(zhèn)的市民生活場景:不斷在夜色與幻覺中看見白馬的小女孩(《白馬》),在沸騰的欲望里跌撞尋愛的服裝店老板娘(《江西鎮(zhèn)的唐寶珍》),中年人為了生計或孩子斤斤計較地盤算著,可是關于他們的青春記憶卻又不停地找尋著他們(《奧數(shù)班1995》)……有的故事呈現(xiàn)了殘酷、激烈的青春期心理(《照妖鏡》),有的場景則表現(xiàn)了寧靜而溫暖的人情體驗(《三一茶會》),但無論是故事人物對于金錢和欲望的妥協(xié),還是對于精神生活與自由的追求,全部都被作者壓縮在一個沙盤般的微觀小鎮(zhèn)圖景中,而這,就是她所虛構的川西小鎮(zhèn)“平樂鎮(zhèn)”的故事,也是我們所有人關于社會劇烈變遷的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的中國,一份親密的、集體式的青春童年記憶。 2、《月光落在左手上》 余秀華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余秀華說:“于我而言,只有在寫詩歌的時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靜的,快樂的。其實我一直不是一個安靜的人,我不甘心這樣的命運,我也做不到逆來順受,但是我所有的抗爭都落空,我會潑婦罵街,當然我本身就是一個農(nóng)婦,我沒有理由完全脫離它的劣根性。但是我根本不會想到詩歌會是一種武器,即使是,我也不會用,因為太愛,因為舍不得。即使我被這個社會污染的沒有一處干凈的地方,而回到詩歌,我又干凈起來。詩歌一直在清潔我,悲憫我。”本書從余秀華近年創(chuàng)作的2000首詩歌中精選100余首,主題涉及愛情、親情、生活的困難與感悟,生活的瞬間的意義等。 3、《聽客溪的朝圣》 安妮·迪拉德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聽客溪的朝圣》是美國作家迪拉德以一整年的時間對弗吉尼亞州藍山聽客溪進行獨自考察后得出的成果,與梭羅在瓦爾登湖的經(jīng)歷類似,作家本人把這一過程稱為“朝圣之旅”。一年的時間之中,作家觀察和體驗植物/動物/天氣現(xiàn)象等等,從中發(fā)現(xiàn)天地運轉的奧秘,并以詩化的語言呈現(xiàn)。作為一本觀察與描述大自然的著作,《聽客溪的朝圣》最具特色的地方,是拋棄了高高在上的觀察者角度,作者本人選擇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在所有生命平等,不對大自然進行干預的前提之下,獲得了獨特的生命體驗。作家最終的詩化表達,很容易讓人想起《道德經(jīng)》中“天地以萬物為芻狗”的“天地之道”。在美國,此書一出版被譽為“最有影響力的當代自然文學的范本”,“代表了最優(yōu)良的寫作”的自然文學經(jīng)典,評論界認為“比《瓦爾登湖》更具膽魄”,使得作者在29歲那年因此而奪得普利策文學獎。 4、《許倬云說中國》 許倬云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本書的起因,乃是有一位朋友提出一個問題:“我”究竟是誰?這個問題不是一言兩語可以解決的。本書的陳述,從新石器文化開始,結束于帝制皇朝退出歷史。這漫長的時距,不下于一萬年,乃是概括我們這一個復雜文化共同體演變的過程……在這幾千年來,世界第一次走向全球化的時代,我們審察自己的歸屬和認同,也審察族群歸屬和認同的原則,應是非常嚴肅的課題,庶幾我們不被狹窄而偏激的族群狂傲挾持,迷失了自己往前走的方向!S倬云許倬云教授以系統(tǒng)論的方法,圍繞著“中國究竟是什么,我們究竟是誰”這個問題,從新石器時代談起,一直到清朝結束前夜,講述“華夏/中國”這一個復雜的共同體是如何不斷演變的。本書的結構體例、行文風格,均屬于“大歷史”的范疇,沒有鋪陳細節(jié),也沒有繁瑣的論證,而是選擇每個時代在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方面的關鍵點,以及相互間的互動,來勾勒出各個時代的面貌,其中多有令人擊節(jié)的真知灼見,也不時流露出作者對中國文化和當代社會的深切關懷。 5、《歲月臺灣》 秦風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暢銷十年的臺灣經(jīng)典,了解百年臺灣的最佳圖文讀本,新增兩岸關系進入“深水區(qū)”圖文內容——百年沉浮,閱盡臺灣這些年來的篳路藍縷和歡喜哀愁。從日本殖民臺灣之始,到馬英九連任成功,臺灣進入更復雜的發(fā)展階段,兩岸關系進入“深水區(qū)”。 6、《沈從文的后半生(1948—1988)》 張新穎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沈從文的后半生:1948—1988》認為,這固然是個很大的遺憾,不過實在說來,獲獎與否并沒有多么重要。重要的是,對沈從文的認識,能走到多遠多深。1988年,遠未到蓋棺定論的時候!爸匦掳l(fā)現(xiàn)”沈從文的工作仍將繼續(xù)……從1948年始,沈從文在時代大轉折關口的精神危機和從崩潰中的恢復,成為他后半生重新安身立命、成就另一番事業(yè)的起點!渡驈奈牡暮蟀肷1948—1988》這部著作由此起筆,沿著他生命的坎坷歷程,翔實敘述他的社會遭遇、個人選擇和內心生活,敘述他為始終不肯放棄的物質文化史和雜文物研究而做的超常努力和付出!渡驈奈牡暮蟀肷1948—1988》這部傳記,特別著力于呈現(xiàn)沈從文后半生漫長而未曾間斷的精神活動。在時代的劇烈變動中,這種連續(xù)、細密、復雜的個人精神活動,清晰見證了一個弱小個人的全力掙扎,一個平凡生命以柔弱的方式顯現(xiàn)的強大勇氣和信心,一個“有情”的知識者對歷史文化長河的深沉而莊嚴的愛——一如他愛家鄉(xiāng)的那條長河,曾經(jīng)不知疲倦地抒寫那條河的故事,他的后半生甘受屈辱和艱難,不知疲倦地抒寫歷史文化長河的故事。 7、《看見》 柴靜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看見》是知名記者和主持人柴靜講述央視十年歷程的自傳性作品,既是柴靜個人的成長告白書,某種程度上亦可視作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 8、《希臘神話》 伊萬波墨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法國童書繪本大師伊萬波墨不但是一名繪畫風格優(yōu)美獨特的插畫家,更是一位對于希臘神話故事有著精辟見解的講故事者。他非常善于從現(xiàn)代性的視角切入古老的故事,并以法國人特有的幽默與高超的審美,使不朽的文學遺產(chǎn)在兒童面前散發(fā)出應有的光輝。跟隨著伊萬波墨的畫筆,我們可以見識到英雄國王忒修斯勇斗牛頭人身怪的壯觀場面,也可以聆聽世上第一位詩人俄耳甫斯在痛失愛偶之后,里拉琴所彈奏的凄涼。我們會嗟嘆忒拜國王俄狄浦斯的悲劇命運,會對奧德修斯的勇敢與智慧充滿敬意,也會在讀過特洛伊的故事后,反思戰(zhàn)爭的虛無與所其帶來的災難的可怕。每冊書后都附有作者精心編寫的詞條索引,隱藏著各種有趣信息和延伸故事,以更為完全的樣貌呈現(xiàn)希臘神話,等待著有心的大小讀者去發(fā)現(xiàn)。 9、《打回原形》 朱新建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朱新建刻過一枚閑章,“打回原形”,這次拿來用作書名,因相對于他的畫而言,這些文字應該算是某種形式上的原形,或深或淺地折射出一些畫里未盡的意思。近三十萬字,收錄了朱新建這輩子散落在各處的話語,有關千年畫史,文人往事,古今中外,世事紛呈;有精妙通透的闡釋,亦有零零落落的碎語,卻都是掏心窩子的實話;蛏罨驕\,或隱或白,都是他的性情與風流。 10、《孩子你慢慢來》 龍應臺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孩子你慢慢來:龍應臺“人生三書”之一》——20周年經(jīng)典新版“母子之書”+媽媽50后+孩子80后+“家有二胎”的成長鏡頭……作為華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筆,龍應臺的文章有萬丈豪氣,然而《孩子你慢慢來》卻令人驚嘆,她的文字也可以有萬丈深情。這本書里的龍應臺是一個母親,與生命的本質和起點素面相對,作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熱愛。面對初生至童年、少年時期的兩個孩子(華飛、華安),從出生,到開始說話、識字、逐漸認識這個世界,書中有忍俊不禁的童真,有無法抑制的愛憐,也有母子的無奈和迷惑。它不是對傳統(tǒng)母職的歌頌,它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寫得出這樣的生活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