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這兩個月我讀了17本書,推薦這8本


作者:著名作家     整理日期:2022-07-17 10:33:04

新年頭兩個月,過了個乏味的年節(jié),讀書有點漫不經(jīng)心。點點算算,一共讀了這17本,有幾本是重讀。大致書目如下:

《窮查理寶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錄》《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梁啟超傳》

《給教師的建議》《施蟄存讀書》《孩子是個哲學家:重新發(fā)現(xiàn)孩子,重新發(fā)現(xiàn)自己》

《智識分子:做個復雜的現(xiàn)代人》《論語本解》《讀書這么好的事》《我的事業(yè)是閱讀》

《小說課 》《給青年詩人的信》《漫長的戰(zhàn)斗: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zhàn)爭》《文章自在》

《伊麗莎白女王傳》《斯蒂芬·哈珀在讀什么》《如何閱讀一本文學書》

我覺得自己還可以更專心,準備多讀些歷史書和傳記。

我想變成一個專業(yè)的傳記閱讀者,隨后,我們會多分享幾本傳記。

《文章自在》

  這兩個月我讀了17本書,推薦這8本
張大春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我最近一直在總結,怎么才能教孩子把文章寫得更好,張大春的這本書來得恰逢其時。我從來不掩飾我對張大春的喜愛。他讀書多,中國書讀得好,又太會寫文章,聽他講講文章寫作的門路,大有裨益。

“寫文章,變成搞文章。”這不只是大陸孩子們的苦難,海峽那邊,一樣如斯。張大春在這本書里,談了很多文章寫作的方法,品評文章優(yōu)劣和趣味,筆到意隨,很見功力。

他在書里說:“如果不能以寫文章的抱負和期許來鍛煉作文,不過就是取法乎下而不知伊于胡底,到頭來我們所接收的成果就是一代人感慨下一代人的思想空疏、語言乏味、見識淺薄!

這是切中時弊的話,值得每一個人深思。

《窮查理寶典》

  這兩個月我讀了17本書,推薦這8本
查理·芒格
上海人民出版社

《窮查理寶典》收錄了一個簡單但權威的查理·芒格的傳略,還有最近20多年他的一些公開演講稿。很多人渴望從這本書里找到查理·芒格思維的精華所在。當然,順道還能領略他的幽默、犀利與機智。

查理·芒格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副主席。主席是“股神”巴菲特,大家都把芒格當作這家公司“最后的秘密武器”,巴菲特的兒子則認為,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查理·芒格,接下來才是父親巴菲特。

我大概可以稱查理·芒格為這個世界上最聰明、最勤奮、最博學的人之一。這種人說的話,有時候是值得認真聽一聽的,雖然可能會有點嘮叨之嫌。

查理·芒格是個超級能讀書的人,尤其是傳記,是個傳記迷。鼎盛時期,一年讀幾百本傳記,從中洞察人性,尋找智慧。他有幾句話很吸引人:

不要同一頭豬摔跤,因為這樣你會把全身弄臟,而對方卻樂此不疲。

我想自己不是受到良好教育的典范,我是自己學會通過閱讀而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的。我一生中常常如此。我經(jīng)常是更喜歡已經(jīng)作古的杰出導師而不喜歡仍在人世的老師。

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來自各行各業(yè)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沃倫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我的孩子們都笑話我。他們覺得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我本人是個傳記書迷。我覺得你要是想讓人們認識有用的偉大概念,最好是將這些概念和提出它們的偉人的生活和個性聯(lián)系起來。如果你確實在生活中與已逝的偉人成為朋友那么我認為你會過上更好的生活,得到更好的教育。

《智識分子》

  這兩個月我讀了17本書,推薦這8本
萬維鋼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以賽亞·柏林把知識人分為兩種:狐貍型和刺猬型。萬維鋼是狐貍型的知識人,他不是某一方面的專家,不會窮其一生鉆研一套理論來解釋這個世界。他讀書快,出手也快,憑借這個本領,迅速閱讀、消化了很多東西,然后為我們提供了思路和見解。讀這本書,很多人會找到當頭棒喝的感覺。

可以說,我們這個混亂、喧囂的社會,需要更多萬維鋼這樣的知識人和作者。

這本書是萬維鋼的讀書筆記,跟他的另一本書主題大致相當:用理工科思維解釋世界。溫情、小資、雞湯在這本書里無所遁形,專注文字,會被一股股清醒的思維沖得清醒一些。

我們需要讀更多好的小說,讓人生更厚實,也需要萬維鋼的這類文章,告訴我們,世界看似紛繁,其實可以更清晰。清晰和簡潔是美德。

《孩子是個哲學家——重新發(fā)現(xiàn)孩子,重新發(fā)現(xiàn)自己》

  這兩個月我讀了17本書,推薦這8本
[意] 皮耶羅·費魯奇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有經(jīng)驗的老師,很容易能從孩子身上看到父母的樣子;每個父母,都能從孩子臉上看到自己的焦慮和淺陋。而孩子,會想哲學家一樣端詳自己的父母。孩子,是一個家庭素質的終極體現(xiàn)。

作者費魯奇是位心理治療師,他說自己沒孩子的時候,總是會帶著某種洞察人內心的優(yōu)越感,看著那些笨拙又可憐的父母。但是,當自己成為父親后,面對孩子,他突然變得很謙卑。孩子是哲學家一樣的存在,他們像鏡子一樣,反映出我們的虛榮、嫉妒和控制欲。

很多親子育兒書都在講父母該如何養(yǎng)、育孩子,這本書卻教我們,怎樣從孩子身上看到自己,自我反省,自我成長。我說過一句話,只有成長才能陪伴成長,就是這個意思。

《梁啟超傳》

  這兩個月我讀了17本書,推薦這8本
解璽璋
上海文化出版社

這本書的宣傳語之一是:讀懂梁啟超,就能讀懂近代中國。這句話一點兒都不過分,拋開大的歷史背景,如果想從一個人的身上找到理解中國近現(xiàn)代的線索,梁啟超肯定是最好的線索之一了。

這本書的另一句宣傳語是:83年來最客觀、最詳實的梁啟超傳記。這是句讓人為難的自我評價,因為像梁啟超這樣的人物,竟然沒有一部更好的傳記。在這樣的境況下,這部《梁啟超傳》也已經(jīng)算是很可以一讀的選擇了。

客觀和詳實,說的是作者謝璽璋對材料的整理與梳理,下了很大功夫,也引用了很多梁啟超的文章,有人開玩笑,說引用都超過三分之一了,稿費也該給梁啟超算一份。

《小說課》

  這兩個月我讀了17本書,推薦這8本
畢飛宇
人民文學出版社

畢飛宇發(fā)誓,《聊齋志異》中那篇只有1700字的《促織》,是一部偉大的史詩,足可以與寫《離騷》的屈原,寫“三吏”的杜甫和寫《紅樓夢》的曹雪芹比肩。

他說自己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是冷靜而克制的。

隨后,他幾乎就說服了我。同樣的小說,小說家看到和解讀的,與我們看到的,有巨大的差異。

有學生問我,為什么作文始終難有突破,我說讀書少。他說我讀過不少書了啊,我說,沒學會怎么讀。

讀小說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首先要認真,帕慕克說:通過認真閱讀小說,我在年輕時學會了認真對待生活。會讀的人,自然很快就能學會寫,最終的成就由天賦負責;閱讀的樂趣,多少與會不會讀書有關系。還得訓練。

這本《小說課》向我們證明,閱讀能帶來極大的樂趣,但這種樂趣不是輕易就能獲得的。畢飛宇說過很重的話:有時候我把小說看的很重,足可以比擬生命。用這種態(tài)度去仔細體味一部小說,大概可以看出小說中隱藏著的人生了。

我是在網(wǎng)上看到這本書里的部分篇章,然后就開始等它問世,終于讀完了,一口氣沖上來,我好像對讀小說有了新的熱情。

《伊麗莎白女王傳》

  這兩個月我讀了17本書,推薦這8本
[美]薩莉·比德爾·史密斯
北京聯(lián)合出版社公司

這本書是因為工作原因讀的。

我要精讀《非普通讀者》,那是本拿伊麗莎白女王開涮,進而開整個英國人玩笑的小說。作者艾倫·貝內特調侃,英國人早都不愛讀書了。

看完戲說,要找本正傳,認真了解一下真正的英國女王是什么樣子,借此就了解了英國的很多細碎的歷史。選擇的就是這本傳記,足夠詳細,足夠認真,足夠專業(yè),對伊麗莎白女王和她所處的時代感興趣的人,在這本傳記里基本能得到滿足。

作者是位歷史學家、暢銷書作家,也寫過不少傳記,拋開對這本書細節(jié)的評價,我很喜歡薩莉的生存狀態(tài),讀歷史、讀傳記,這是份很迷人的工作。

《斯蒂芬·哈珀在讀什么:揚·馬特爾給總理和書蟲薦書》

  這兩個月我讀了17本書,推薦這8本
[加] 揚·馬特爾 譯林出版社

101封信,寫信者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作者揚·馬特爾,收信人是加拿大總理斯蒂芬·哈珀。湊在一起就有了這本書信體的書評集,輕松好讀,是親切的聊天,也是一份上好的書單。一個白人男作家,竟然選了那么多不同種族作家的作品,為了總理的閱讀素養(yǎng),他真是操碎了心。

一次文化慶典,政府官員習慣性的冷漠引起馬特爾的不滿。他認為總理哈珀帶領下的加拿大政府官員缺乏對文化和文學的理解與尊重。于是,他開始每周給總理府寄一封信,捎帶寄去一本書,希望總理能在閱讀中完善自己。他說:書只會滋養(yǎng)你的謙卑,而不會主張你的傲慢。

“錯綜復雜的21世紀,文學——相對于紀實性非虛構作品來說——是任何一個深謀遠慮、情感豐沛的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養(yǎng)。一個沒接受過小說、戲劇、詩歌等思想產(chǎn)物熏陶的人,或許尚能掌理一國事務,并維持基本現(xiàn)狀,但絕不可能真正引領這個國家!

“沒有什么比文學更能展示這種理解力和想象力了!

這是件真事。作家單方面給總理的閱讀推薦,有人稱之為“孤獨的讀書會”,篤愛閱讀的人,認為閱讀能改善這個世界,希望他們都能得到善待。





上一本:跟著孩子重新發(fā)現(xiàn)世界 下一本:孤獨的滋味:你的孤獨是由于內向,還是由于卓絕?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這兩個月我讀了17本書,推薦這8本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