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理想國”是一個緩慢的媒體,我們寫下想要對這個時代說的話——“理想國”一年出版新書百多種,舉行論壇、沙龍、讀書會等活動也有百多場。我們從這些沙龍、活動現(xiàn)場的發(fā)言中選取*精彩、*耐人尋味的片段,編成一個個詞條,寫進我們的書。★在這里,我們記錄思想交鋒的重要時刻,再次審視那些重要的時代議題——朱濤、許紀霖對談“知識分子與他的時代:從梁思成談起”;周濂談“理念的力量”與“情感教育”;西川在北大講堂“向博爾赫斯提問”★在這里,我們告別無限的清單和書目,一起重讀那些重要的作品——奧蘭多·費吉斯的“西蒙諾夫:生活在斯大林的陰影中”;蒂莫西·加頓艾什的“君特·格拉斯的棕色記憶”;陳丹青“雅斯納亞·波里亞那:記文學的俄羅斯”;切斯瓦夫·米沃什的“仇恨·知識·恐懼·真相”★在這里,我們邂逅另外一種文藝——嚴明《我們都愛米妮》;綠妖《我曾遇到這城市的青春》;陳德政《滾石不生苔》 本書簡介: “理想國”一年出版新書百多種,舉行論壇、沙龍、讀書會等活動也有百多場。這些書與活動,可以看作是“理想國”對于這個時代要說的話。話題雖然零散紛紜,但態(tài)度、旨趣,甚至立場,還是有的。為此,我們想要以一年為限,從出版的書、舉辦的活動中,選出有意思的篇章,輯成“理想國的話”,一年一年出下去!独硐雵脑001:在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是“理想國的話”系列的第一本!霸~語”一輯摘錄、編選了在過去一年(2014為主)我們的作者、嘉賓在活動現(xiàn)場或是接受媒體采訪時的發(fā)言,收錄了馮唐、桑格格、張大春、袁凌、楊葵、閻連科、賈樟柯、葛兆光、史景遷、梁文道、許知遠、張曉舟、綠妖、水木丁、馬巖松、徐小虎、陳丹青、鐘立風、史航等人的精彩言論。“知識分子與他的時代”,以西蒙諾夫、沈從文、君特·格拉斯等幾個知識分子的個案,重新思考“知識分子與他的時代”這一議題;“理念的力量”,選取了與此主題相關的詩歌、文章以及沙龍發(fā)言,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理念對于我們每個人的重要性;“想象文藝”則收入了陳丹青、西川、嚴明、陳德政等作家分別從藝術、攝影、音樂角度認識我們所處的時代的文章。 作者簡介: “理想國”致力于人文、思想、藝術類圖書的出版,并從事文化活動的策劃組織,影視作品與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的開發(fā),是一個活躍而富影響力的文化機構。“理想國”作為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成員之一,每年出品圖書超過一百種。代表作品包括:陳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識》、柴靜《看見》、龍應臺“人生三書”、木心作品集、“溫故”系列,以及白先勇、資中筠、張大春、舒國治、楊照、楊奎松、駱以軍、熊培云、許知遠、唐德剛、蔣方舟等作者的作品。“理想國”每年舉辦各類文化活動百余場,兩屆“理想國年度文化沙龍”,結合展覽、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響深遠。 目錄: 、裨~語 、蛑R分子與他的時代 1西蒙諾夫:生活在斯大林的陰影中/[英]奧蘭多·費吉斯 2從時代潮流的中心偏開去:沈從文的一九四九年/張新穎 3君特·格拉斯的棕色記憶/[英]蒂莫西·加頓艾什 4知識分子與他的時代:從梁思成談起/朱濤、許紀霖 、罄砟畹牧α 5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楊牧 6情感教育/周濂 7沒有寬恕,真的沒有未來/[南非]德斯蒙德·圖圖 、粝胂笪乃 8雅斯納亞·波里亞那:記文學的俄羅斯(尾聲)/陳丹青 9仇恨·知識·恐懼·真相/[波]切斯瓦夫·米沃什 10向博爾赫斯提問/西川 11我們都愛米妮/嚴明Ⅰ詞語Ⅱ知識分子與他的時代1西蒙諾夫:生活在斯大林的陰影中/[英]奧蘭多·費吉斯2從時代潮流的中心偏開去:沈從文的一九四九年/張新穎3君特·格拉斯的棕色記憶/[英]蒂莫西·加頓艾什4知識分子與他的時代:從梁思成談起/朱濤、許紀霖Ⅲ理念的力量5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楊牧6情感教育/周濂7沒有寬恕,真的沒有未來/[南非]德斯蒙德·圖圖Ⅳ想象文藝8雅斯納亞·波里亞那:記文學的俄羅斯(尾聲)/陳丹青9仇恨·知識·恐懼·真相/[波]切斯瓦夫·米沃什10向博爾赫斯提問/西川11我們都愛米妮/嚴明12我曾遇到這城市的青春/綠妖13滾石不生苔/陳德政代后記在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編者的話新媒體當?shù)赖哪甏,出版真的像是“蝸牛慢吞吞”。一本書,往往花費數(shù)月,乃至經(jīng)年,才得脫手付印,面呈讀者。與其他媒介相較,慢,怕是出版的宿命。說媒介即信息,那么,出版的慢,會不會影響到一本書所傳遞的信息呢?一種步履遲鈍的信息!袄硐雵币荒瓿霭嫘聲俣喾N,舉行論壇、沙龍、讀書會等活動也有百多場。這些書與活動,或許也可看作是“理想國”對于這個時代要說的話。當然,有些話到了嘴邊,又咽回去了。話題雖然零散紛紜,但態(tài)度、旨趣,甚至立場,大致還是有的。因此起意編輯這樣一本書:以一年為限,從出版的書、舉辦的活動中,選出有意思的篇章,輯成“理想國的話”,一年一年出下去。如果出版可稱為一個緩慢的媒體,希望“理想國的話”,說一句,是一句。2015年10月[代后記]在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劉瑞琳“在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边@句話,是尼采在一百多年前說過的。今天聽來,依然具有穿透我們心靈的力量。因為對今天的中國,對我們的時代來說,這個永恒的主題卻具有了特別的新意!皶r代”,是一個具有魔力的詞;它就像是《指環(huán)王》里的那一枚魔戒,人人都想戴上它,人人都想站在時代的潮頭浪尖,人人都害怕被時代拋棄。歷史上,有太多時代的弄潮兒被時代所吞噬,也有太多英雄豪杰因為克服了自己的時代,推動了時代的進步,而成就功名,造就偉業(yè)。人在時代中。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人,終其一生,都在處理跟時代的關系。我們批評這個時代,我們卻和我們所批評的東西如此相似;我們與這個時代抗爭,而我們抗爭的手段卻來自這個時代;我們試圖逃離這個時代,最終卻發(fā)現(xiàn),所謂時代,其實就是我們自己!霸谧约荷砩,克服這個時代!逼鋵嵕褪钦f:要克服我們自己。而克服,并非簡單的批評,嘲笑,抗爭,或者逃離。克服,是指來自我們內(nèi)心的某種覺醒,F(xiàn)在想一想,我真的是非常幸運,二十多年來,能夠一直從事自己熱愛的出版工作。而書籍,又是那么奇妙的一個東西。它誕生于自己的時代,卻又呼應著過往的歲月,召喚著未來的日子。每一本偉大的書,其實都渴望著超越它的時代。我們在每一本偉大的書身上,都可以看到它與時代搏斗的痕跡。而我們這些做書的人,也在這個過程中,和書一起,與時代搏斗,并參與到一個追求不朽價值的文化進程中去。這,或許是一個做書人最大的幸運和光榮。下面,我會與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做過的幾本書,看看它們是如何克服這個時代的。一2005年,我們出版了陳丹青的一本書,叫作《退步集》。在此之前,陳丹青剛剛宣布,因為無法忍受日趨功利和僵化的教育體制,決定辭去清華大學的教職,由此引發(fā)了媒體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爭議。而在這本書里,陳丹青對于中國藝術、城市、教育、文化等諸多領域、種種現(xiàn)象,進行了痛快淋漓的批評。書出版后,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一口氣賣了二十多萬冊,還獲得了國家圖書館的文津獎。很多人問:為什么這本書叫《退步集》呢?香港的詞作家林夕就說過,光“退步”這個書名就讓他心有戚戚,他說:“大部分人都患上了進步強迫癥,忘了順其自然,讓目標若有若無……”我覺得林夕所說的“進步強迫癥”非常傳神。不過,就個人層面來說,每個人追求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當然無可厚非。現(xiàn)在的問題是,我們這個時代,這個社會,患上了“進步強迫癥”,并以進步、發(fā)展、富強的名義,劫持了我們每個人應有的自然而然的生活。記得在2011年動車發(fā)生事故的時候,有一條微博寫道:“中國,請停下你飛奔的腳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靈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與動車一般飛速前進的時代相對照,“退步”是一個無奈但卻清醒的選擇:既然我們不甘于隨波逐流,那么不妨自甘退步;我們不愿意被時代所裹挾,那么我們就回歸自身。退步,還有一層意思是說:“始終將自己置身于歷史之中!标惖で嗍俏宜娺^的,少有的真正具有歷史感的作家。雖然他并非專業(yè)的歷史學者,但往往能以一種歷史的視角看待我們今天的問題。他一再強調(diào)記憶的力量。因為我們的歷史被一重重的謊言所遮蔽,被一代代的遺忘所割裂,我們已經(jīng)習慣以一個時代涂抹另一個時代,以一個時代覆蓋另一個時代!巴瞬健,就是要退回到歷史中,恢復我們的記憶,這樣,才能真正認識我們所處的時代。這就是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一本書,以及它給予我們的啟迪—面對時代的喧囂,我們不妨退一步,退回到自我,退回到歷史,退回到基本的人性與價值,從而獲得審視這個時代所必需的距離,獲得與這個時代周旋的余地。二記得還是在2008年,奧運會前后,西藏事件,汶川地震,火炬?zhèn)鬟f,發(fā)生了太多的事情。各種紛亂與喧囂,令人目不暇接。在這個時候,我讀到了梁文道寫的一篇關于西藏事件的文章,《為西藏問題尋找最大公約數(shù)》,文章中透露出的理性、睿智,乃至慈悲,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當時就想,有機會一定要為這個人出書。在這一年的年末,我們出版了梁文道的《常識》。這本書就像是給我們這個時代的各種狂熱妄想開出的一劑解藥。到今天,銷量已經(jīng)超過了三十萬冊!冻WR》的熱銷,說明我們真的是處在一個常識稀缺的時代。我們這個時代,有太多的主義、思想和理論。與它們相比,常識顯得樸素得多。面對光怪陸離的中國現(xiàn)實,我們能夠擁有的最謙遜,最理智,也最誠懇的立場,或許就是—回到常識;氐匠WR,我們就能開啟一個公共討論的空間。我們所有人,都可以作為一個有理性的公民,參與到公共話題的討論中去。我們所有的討論的基礎,就是常識。依靠常識,我們可以抵御各種極端的主張;通過常識,我們尋找解決各種問題的最大公約數(shù);氐匠WR,不僅是我們面對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的理性選擇,而且也是我們在出版方面一直以來的追求。我們做出版,抱持的是一種文化的立場、價值的立場,而非利益的立場,更不是政治的立場。但在這個變革的時代,各種思潮、理論、學說,層出不窮,各執(zhí)一端。出版作為一個公器,如何既能夠參與這個時代的變革,又能夠具有超越這個時代的眼光與堅守?我想,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回到常識。我們需要依靠常識,在體制約束與獨立思考之間尋找平衡,在各種思潮之間保持清醒。如果說,《退步集》給予了我們一個審視時代的立場,那么可以說,《常識》給予了我們一個與這個時代相處的態(tài)度,那就是:不困于主義,不惑于現(xiàn)實,回歸理性,在常識中尋找共識。三今年初,我們推出了理想國版龍應臺“人生三書”,剛好這一年也是她的《野火集》出版三十周年。剛剛我們推出了《野火集》的三十周年紀念版。當年,《野火集》在臺灣出版的時侯,二十一天就加印了二十四次,臺灣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本。這把野火,對臺灣民主浪潮的勃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野火集》出版后的這三十年里,歷史似乎跟我們開了個玩笑。我們眼見了臺灣民主浪潮的興起,眼見了政黨的興替,眼見了反對者變?yōu)閳?zhí)政者,執(zhí)政者又變?yōu)殡A下囚,眼見了民間社會的興起、言論自由的勃發(fā),也眼見了文化品質(zhì)的衰落、理想主義的幻滅。這三十年里臺灣的民主化歷程,就像是我們經(jīng)歷的另一場人生。龍應臺在序言里問道:從威權到民主,不是從奴役到自由嗎?可臺灣的現(xiàn)實卻告訴我們:奴役的反面并不意味著是自由。原來,威權時代有威權時代的壓迫,民主時代也有民主時代的捆綁。美國作家菲利普·羅斯(PhilipRoth)回憶1970年代他訪問捷克的情形時說,“我用一句話來比較捷克作家和我們美國作家的處境:在那兒什么也不許做,但每件事都很要緊;在這兒什么都可以做,但什么都無關緊要!蔽覀兡壳暗奶幘郴蛟S是:凡是無關緊要的,我們什么都可以去做。而要緊的事情,我們要么不能去做,要么不知道什么是真正要緊的事情。身處這樣一個時代,我們依然需要野火。這也是我們出版《野火集》三十周年紀念版的意義。這野火,不是別的,就是啟蒙。用康德的話來說,就是走出不成熟的狀態(tài),勇于運用自己的理智。今天我們再讀《野火集》,已經(jīng)有了不一樣的體會,我們已經(jīng)知道,啟蒙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過程,而過程,可能比目標更重要。這是我想說的第三個意思:想要克服時代,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沒有一勞永逸的勝利,只有一代人一代人的薪火接力。四上面我們所談的,或許過于宏大了。有人會說,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像陳丹青、梁文道、龍應臺那樣,有能力,也有機會去超越這個時代,甚至改變這個時代。但我想說的是,想要克服這個時代,恰恰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只有我們在自己身上克服了自己,我們才有可能克服這個時代。我很喜歡我們出的一本書,叫作《留住手藝》。里面講述了十多位日本手藝人的故事。他們中有木匠、鐵匠、船匠、竹編手藝人,等等。每個人都在一項單純的手藝中,投注了一生的心血。他們與他們的手藝已經(jīng)長在了一塊兒。他們死掉了,手藝也消逝了。手藝消逝了,會覺得可惜。但度過這樣的一生,卻沒有遺憾。我們曾經(jīng)出過一本有大量歷史照片的書,因為是歷史照片,很多都布滿了刮痕、臟點,我們的藝術總監(jiān),花六七個小時,用鼠標一點一點地,以純手工的方式,擦去了一張圖片里的上萬個臟點。為什么要用手工的方式呢?因為如果使用電腦程序里的去雜點一鍵工具,就會丟失掉圖片里很多豐富的細節(jié)。這本書的出版單純?yōu)榱诵迗D就花費半年的時間。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這些照片上的刮痕與臟點,似乎是無關緊要的事情。在這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面,耗費這么多的時間和心血,值得嗎?面對這些照片上的刮痕與霉點,我仿佛看到了我們所經(jīng)歷的各個時代,就這樣草草過去,就這樣敷衍了事。我們習慣了帶著臟點的照片,習慣了玻璃建筑上的污垢,習慣了大街小巷的小廣告,習慣了下雨天的污水橫流,也習慣了在霧霾中生活……我們習慣了把一切都推諉給時代,然后詛咒這個時代。對于中國人的馬虎、不認真,魯迅在世時就已經(jīng)提出了批評?善褚廊蝗绱。據(jù)說,日本京都大德寺附近,有一家開了一千多年的小食店,幾乎與京都同歲,他們家只賣一樣東西,一種烤著吃的小年糕。雖然看似簡單,但一家人還是全力以赴,一絲不茍。每次看到這樣的手藝人的故事,我都很感動。在他們面前,時代,時間,似乎都消失了。我只看到一種專注而決絕的精神。這是我想說的第四個意思:真正能夠穿越時代而不朽的東西,其實是我們每個人的精神,一種專注而決絕的專業(yè)精神。這種精神,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只是看我們有沒有勇氣與毅力去堅守。五2010年9月,我們推出了一個新的文化品牌:“理想國”。在我們心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