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小編做了個夢,夢到周六我給你們推了個書單。 誰能想到,我今天真的就推了個書單。 01《動物兇猛》 王朔 豆瓣評分:8.2 (17041人評價) 你也許沒聽說過《動物兇猛》,但你應(yīng)該聽說過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后者正是對這部小說的改編。 在這本書中,王朔描寫的是一個小編從未觸及的年代,沒有升學(xué)的壓力,求職的壓力,住房的壓力,故事的主人公成天與三五好友相約一起,狂放不羈地挑釁著這個世界。 他們常年混跡于北京城的各大角落,叼著香煙對著漂亮姑娘吹口哨,出于好奇而用一把鑰匙試開別人家的門鎖,為了一個不檢點的“狐貍精”相互之間打得頭破血流…… 在那個動蕩的70年代,這些精力過剩的少年,活成了一群最兇猛的動物。他們身上,正猛烈散發(fā)著一種成長的野性。 小編認為,這種野性,恰巧是我們現(xiàn)代人所缺失的。大部分人早已經(jīng)被生活磨平了棱角,一味地選擇順從與妥協(xié),就像溫柔的綿羊,被現(xiàn)實馴養(yǎng)得服服帖帖。 而王朔的這本書,可以幫你尋回隱藏的野性,活出年輕人該有的模樣。 02《佛陀傳》 一行禪師 豆瓣評分:9.0 (312人評價) 大家都知道,小編的第一偶像是佛陀。 關(guān)于佛陀,小編認為有兩本書是必讀的,一本是之前小編推薦的《悉達多》,另一本就是今天要推薦的《佛陀傳》。 在書中,一行禪師沉穩(wěn)而又迷人地講述了佛陀悉達多從出生、成長、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滅寂的80歲的完整一生。 世人似乎是從本書中首次發(fā)現(xiàn),佛陀從來不是神,而是一個真真實實、有血有肉的“人”。 他沒有任何神通,和我們一樣會困惑和痛苦,他也有家人,有妻子和兒子,只是他離開了他們,獨自走上了修行成佛,拯救眾生的道路。 這個2500年前的普通人,在他有限的生命里,進行了一場持續(xù)終生的追求自我的旅程。 閱讀本書,是一次充滿喜樂和感動、受益匪淺的修行。 這本書會成為一個契機,讓你開始思考生命的真正意義,離苦得樂,抵達另一種人生境界。 03《少年巴比倫》 路內(nèi) 豆瓣評分:8.5 (5975人評價) 小說取名《少年巴比倫》,作者解釋說,巴比倫最簡單的含義就是墮落的繁華。 而作者筆下的巴比倫就是他虛構(gòu)的戴城,在這座城市里,有一個叫路小路的年輕人,一個處于青春期的“愣頭青”。 二十歲的他在一家化工廠任職,沒有學(xué)會一點技術(shù),除了會擰螺絲和換燈泡外一無是處。遲到、打架、翻墻,和領(lǐng)導(dǎo)掐架倒是他的常態(tài)。 他就這樣日復(fù)一日地虛度著自己的青春…… 小說結(jié)尾處,他在跟一條瘋狗(不是小編)的你追我趕中,在某一個瞬間,他們突然心意相通。狗在問他“你到底為什么活著?”。 路小路答不上來,他不知道自己為何如此荒謬地,在這個世界上跑過來跑過去。 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干什么。 其實,這樣的“路小路”在我們的身邊無處不在。 他就像一面無情的鏡子,真實地映照著我們每一個人的迷茫。 好在路小路還會尖叫,在順從中尖叫,他用拒絕庸常的方式讓我們看到了救贖之道。 04《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村上春樹 豆瓣評分:8.3 (18642人評價)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被你最好的朋友們拋棄,你會怎么辦? 這本書講的就是這么一個被朋友拋棄的人。 在高中時代,多崎作有四個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們的姓氏都帶有色彩“赤”、“青”、“白”、“黑”,唯獨多崎作的名字“沒有色彩”。某一天,多崎作被朋友們集體拋棄,原因無從考證。 多年以后,盡管傷口結(jié)疤,但每當回憶起來,他的內(nèi)心依然隱隱作痛。 于是,他選擇了全新的方式想要自我救贖——找到四個摯友,揭開當年被掩蓋的真相。 原來難言之隱的背后,涵蓋了諸多傷痛,這些傷痛環(huán)環(huán)相扣,連小編也被它們深深刺痛。 故事的最后,多崎作完成了他的巡禮之年,將自己從纏繞多年的傷痛中救贖出來。 這本書讓小編對傷痛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讓傷痛纏繞我們的罪魁禍首其實是我們自己,我們自欺欺人,隱藏傷痛,結(jié)果我們永遠無法從中解脫。 當我們換個角度,直面?zhèn)吹臅r候,小編相信,你會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找到屬于自己的成長色彩。 05《殺死一只知更鳥》 哈珀·李 豆瓣評分:9.2 (8961人評價) 《殺死一只知更鳥》屬于那種此生必讀的書,小編在4月3日的書單中推薦過一次。 這本書雖然并不厚,但包含了很多的意義,這次小編想從“一個女孩的成長”的角度給大家解讀。 兩歲的時候,小主人公斯庫特的母親因心臟病去世,在律師爸爸和女仆人的悉心教導(dǎo)下,她健康、快樂地成長。 律師爸爸負責孩子在思想層面的教養(yǎng),而女仆人則負責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教養(yǎng)。 在法庭上,面對種族歧視時,為黑人挺身辯護的爸爸,教會斯庫特迎難而上的堅定與勇氣。 在家里,當她不斷抱怨來做客的朋友時,女仆人的訓(xùn)斥,教會了斯庫特理解與尊重。 孩提時代的模仿是無意識的,而成年后的我們卻可以有意識地學(xué)習(xí)。我們擁有正確的認知,我們可以鑒別出何為勇氣,何為尊重。 這是一種成長的啟蒙,它像一顆種子,在一個人心里發(fā)芽、生長,并最終影響他的價值觀和人生走向。 小編想再重復(fù)一遍,這本書是此生必看的,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早點遇到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