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青主編的《北師大名師伴我讀荀子(小學中高年級卷)》對古代中國經(jīng)典國學讀物之一《荀子》進行了注音和解讀。以小學低年級學生能夠接受的形式,盡量展現(xiàn)名著原汁原味的面貌,由淺入深、系統(tǒng)全面的展現(xiàn)中華文明。 李春青主編的《北師大名師伴我讀荀子(小學中高年級卷)》內(nèi)容簡介:荀子(約公元前298—前238)名況,字卿,又稱孫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猗氏(今山西安澤)人。他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先秦zui后一位儒學大師,時人尊稱“荀卿”,曾三次擔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一種主管教育的官員),后為楚蘭陵(今山東蘭陵)令。法家代表人物李斯、韓非都是他的學生。《北師大名師伴我讀荀子(小學中高年級卷)》闡述:荀子zui著名的思想是“性惡論”。與儒家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不同,荀子反對“性善論”,主張“性惡論”,因此他十分重視人們后天的學習修養(yǎng),也十分強調(diào)禮法在塑造人性方面的重要性。在歷史上,荀子的思想與學說并不算正統(tǒng),但他學問淵博,在繼承前期儒家學說的基礎上,又吸收了各家的長處加以綜合、改造,建立了自己的思想體系,發(fā)展了古代唯物主義思想,F(xiàn)存的《荀子》共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哲學、邏輯、政治、道德等許多方面的內(nèi)容。文章論題鮮明、結構嚴謹、說理透徹,有很強的邏輯性,語言則豐富多彩,善用比喻,名言警句極多,素有“諸子大成”的美稱。本書節(jié)選了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部分章節(jié),希望對少年兒童的成長有所啟發(fā)和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