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經典一樣,《紅樓夢》也頗具地標意味,并且也同樣承接文化的始源性,但丁《神曲》源自新約《圣經》,歌德《浮士德》呈示有關荷馬史詩的記憶,塞萬提斯以唐·吉訶德》緬懷騎士時代,莎士比亞戲劇綜合了古希臘悲劇和喜劇的雙重傳統(tǒng)。由此可見,《紅樓夢》從《山海經》神話起筆,并非偶然的巧合。正如文明是遞進的,文化是回返的,以文藝復興的形式。中國式的文藝復興自有宋年間悄悄開始,至《紅樓夢》問世方才彰顯其巍然恢宏的氣象,中國歷史文化的全息性,得以在《紅樓夢》里獲得淋漓盡致的呈現。 李劼著的《歷史文化的全息圖像--論紅樓夢(增訂版)(精)》問世已有二十年,僅在大陸就出過好幾版,本版今擴至十六章,增訂內容是在美國西部伯克利大學所作的一次演講長文,即《紅樓夢》與西方文藝復興經典,從而補足了此前未曾充分展開的想法。從一定意義上說,既解讀了《紅樓夢》,又解讀了中國文化及其作為參照的西方文化之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