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維摩詰經》為后人所集鳩摩羅什及其弟子僧肇、道生、道融關于《維摩詰經》的注疏,為關中義學的經典之作,在哲學史上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羅什解經,多采印度原有之解釋,廓清源流,辨明本根,功不可沒;僧肇等注,多依中國本土思維立論,并融匯老莊思想。這極大地促進了佛教思想的中國化,影響深遠。 2. 《注維摩詰經》有廣本、略本之分,略本是刪節(jié)廣本而成,受歷史原因,廣本流傳于日本,略本通行于中國,整理者以廣本為基礎,細致?,凡略本刪節(jié)出均一一標出,一書在手而廣、略顯明。 3. 敦煌本唐道液《凈名經集解關中疏》《凈名經關中釋抄》等備引諸家注釋,多補《注維摩詰經》之不足,如羅什四大弟子之一僧叡之注,《注維摩詰經》中并未收錄,但道液援引不少。整理者擇要采錄,作注文之補充,以資參考。 《注維摩詰經》,凡十卷,系鳩摩羅什譯出《維摩詰經》之后,他的弟子僧肇根據其師之說與道生、道融之說并發(fā)抒己見而闡釋《維摩詰經》旨意的一部著作,是我國佛教思想界極具影響力的經典。此次整理,以《大正藏》本為底本,以《永樂北藏》、《徑山藏》、《清藏》、金陵刻經處本為校本,輔校以敦煌所出唐代道液《凈名經集解關中疏》等文獻,并采擇《關中疏》等文獻中的一些注釋來補充《注維摩詰經》四家注文在解釋經文時的未發(fā)之意和難解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