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勛伯格和聲學》是一本世界名著,如今第一個中譯本終于出書,一提起勛伯格,便自然想到“十二音體系”,但這卻并非“十二音體系”的論述。這是一本傳統(tǒng)的、基礎的和聲學,勛伯格正是以此培養(yǎng)出阿爾班-貝爾格、安東-韋伯恩大師這樣的高徒,勛伯格在這里不是讓學生“配和聲”而是“寫和聲”。
作者簡介 奧諾德·勛柏格(Aunold Schonberg,1874年9月13日—1951年7月13日),奧地利作曲家,與其門生威柏恩和貝爾格一起形成“新維也納樂派”為十二音作曲技法的開山鼻祖,基本上自學成才。早期作品受勃拉姆斯、瓦格納影響,后逐漸傾向于無調性,二十年代創(chuàng)十二音體系。他認為古典的意念,古典的形式與古典音樂的基礎——大小調體系都是過時的東西,在調性限制的范圍內是不可能寫出好樂曲來的,因此他拋棄了音樂的調性,代之以半音階風格的十二音體系,從而開創(chuàng)了二十世紀現(xiàn)代主義的音樂理論.二十世紀著名的現(xiàn)代音樂作曲家之一,“表現(xiàn)主義”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目錄: 序言 英譯者序 勛伯格 第一章 大調音階的自然音和弦 和弦的排列 音階的正三和弦和副三和弦的連接 把音階上的正三和弦和副三和弦連接成短句 、骷壣系娜拖 三和弦的轉位 六和弦 平行八度和五度 使用六和弦的三和弦連接 六四和弦 七和弦 七和弦的轉位 連續(xù)七和弦的連接 第二章 小調調式 小調中的自然音_一和弦 小調中三和弦的轉位 小調中的七和弦及其轉位 第三章 沒有共同音的和弦的連接 第四章 關于獲得較好和聲進行的一些提示;關于兩個外聲部旋律的處理;關于結束、終止式、偽終止式以及終止六四和弦指導規(guī)則 結束與終止式 偽終止式 終止式中的六四和弦 第五章 大調和小調中,Ⅶ較自由的處理 第六章 轉調 第七章 來自教會調式的副屬和弦和其他非自然音和弦 指導規(guī)則 減七和弦 指導規(guī)則 第八章 節(jié)奏與和聲 第九章 轉調,續(xù) 向第三和第四個上五度循環(huán)調的轉調 向第三和第四個下五度循環(huán)凋的轉調 第十章 小下屬關系 指導規(guī)則 第十一章 在調性的邊緣 增三和弦 增六五、增四三、增二與增六和弦,以及其他一些游移和弦 第十二章 通過連續(xù)步驟和中間調向第Ⅱ、第Ⅴ和第Ⅵ循環(huán)五度,并到第Ⅶ和第Ⅷ循環(huán)五度,以及到關系更近的循環(huán)五度調的轉調相隔五個和六個五度的調 第十三章 為圣詠配和聲 終止式 第十四章 和聲外音 留音,經(jīng)過音,換音,先現(xiàn)音 第十五章 對九和弦的一些觀察 第十六章 擴大這個體系的一些增補的觀念 三和弦、七和弦及幾和弦的變化 存熟悉的和聲進行中省略一些環(huán)節(jié)的簡化進行 三和弦與其他所有_二和弦、所有七和弦連接,所有七和弦相互連接 幾個其他的問題:七度音上行的可能性;減L和弦的低音;莫扎 特和弦;八部和弦 增補幾種轉調設計 幾個附加的細節(jié) 第十七章 全音音階及其五音和六音和弦 第十八章 四度疊置的和弦 索引 譯后記(羅忠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