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華語電影的文化、美學與工業(yè)》立足當代華語文化政治與工業(yè)的“活實踐”,以跨地產業(yè)合作、美學流變、獨立影像與都市電影為研究切入點,以期推動華語電影的學術范式更新,促進學科專業(yè)知識積累,為讀者奉上國內外優(yōu)秀學者在相關領域的最新創(chuàng)見。 進入新世紀以來,華語電影日益成為國際電影研究領域的一門顯學。華語電影跨越地域局限、注重文化語言共同性的研究視角,呼應了兩岸三地在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心理層面的多元互動。
作者簡介: 聶偉,博士,教授,上海市曙光學者,上海大學影視學院影視藝術系副系主任。主要學術研究方向為泛亞區(qū)域電影、華語電影產業(yè)文化研究與當代影視文化批評。主持國家社科藝術學項目《中國新生代電影導演研究》、國家廣電總局部級社科研究項目《中國電影產業(yè)泛亞區(qū)域競爭合作研究》、在《文藝研究》、《當代電影》、《電影藝術》等CSSCI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三十余篇,近百篇影視文化評論見諸《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藝術報》、《文匯報》、《解放日報》等主流媒體。出版學術專著《華晤電影與泛亞實踐》、《文學都市與影像民間》兩部,主編《電影批評:影像符碼與中國闡釋》等四部,譯著一部。 陳犀禾,上海大學影視學院教授、博導,上海大學電影學博士點和上海市重點學科電影學學科帶頭人,擔任國際亞洲電影研究學會(ACSS)中國區(qū)理事、中國高等教育委員會影視教育委員會常務理事、CFRS(美國中國電影研究會)顧問等職。主要研究領域為華語電影研究,近年來承擔“華語電影發(fā)展史”、“民營影視企業(yè)發(fā)展研究”等國家級及省部級項目多項,出版《華語電影:理論、歷史與美學》專著,并在海內外發(fā)表重要學術論文數十篇。
目錄 第一部分 華語電影的工業(yè)與美學中國當代電影的工業(yè)和美學:1978-2008中國電影創(chuàng)作觀念與市場意識的演變——改革開放三十年造就的影像改變華語電影:世紀性文化整合及其當下的現代性抉擇——兼論21世紀初全球化與本土化之抗衡及其必然的歷史走勢華語大片與中國電影工業(yè)從向世進化型到在世共生型——華語電影文化的一種轉型景觀“主旋律電影”與“和諧社會”問題 第二部分 產業(yè)流變與跨地域合作走向后合拍時代的華語電影——中國內地與香港電影的合作/合拍歷程跨地域性與“無地域空間”——全球化語境中的華語商業(yè)電影華語電影在韓國——基于亞洲跨國性文化流動的考察論香港電影產業(yè)中的產業(yè)項目流變從“盜亦有道”到“春秋無義戰(zhàn)”——香港黑道電影中的身份、價值和社會認同的演變泛華人想象:李小龍電影的跨地域性策略 第三部分 華語大片產業(yè)與文化反思試論華語大片的國際化策略七年之癢:中國電影步入“后大片”時代華語大片的“文化斜視”——兼論電影全球化策略中的民族價值取向華語電影研究的“歷史化”選擇 第四部分 獨立影像與全球化面向親歷見證:社會轉型期的中國都市電影中國大陸獨立紀錄片運動的倫理與形式美感中國電影的代際問題文化“解禁”與新生代電影的多重面向 第五部分 都市魅影與空間想象華語電影三代女明星的文化表征及其轉移軌跡中國音樂歌舞片發(fā)展的特殊道路性問題、性角色、性場面——華語電影的新景觀中國當代城市電影:上海的“缺席”及其意義文化、美學與工業(yè):華語電影的跨地域理論思考(代跋) 第一部分 華語電影的工業(yè)與美學中國當代電影的工業(yè)和美學:1978-2008中國電影創(chuàng)作觀念與市場意識的演變——改革開放三十年造就的影像改變華語電影:世紀性文化整合及其當下的現代性抉擇——兼論21世紀初全球化與本土化之抗衡及其必然的歷史走勢華語大片與中國電影工業(yè)從向世進化型到在世共生型——華語電影文化的一種轉型景觀“主旋律電影”與“和諧社會”問題 第二部分 產業(yè)流變與跨地域合作走向后合拍時代的華語電影——中國內地與香港電影的合作/合拍歷程跨地域性與“無地域空間”——全球化語境中的華語商業(yè)電影華語電影在韓國——基于亞洲跨國性文化流動的考察論香港電影產業(yè)中的產業(yè)項目流變從“盜亦有道”到“春秋無義戰(zhàn)”——香港黑道電影中的身份、價值和社會認同的演變泛華人想象:李小龍電影的跨地域性策略 第三部分 華語大片產業(yè)與文化反思試論華語大片的國際化策略七年之癢:中國電影步入“后大片”時代華語大片的“文化斜視”——兼論電影全球化策略中的民族價值取向華語電影研究的“歷史化”選擇 第四部分 獨立影像與全球化面向親歷見證:社會轉型期的中國都市電影中國大陸獨立紀錄片運動的倫理與形式美感中國電影的代際問題文化“解禁”與新生代電影的多重面向 第五部分 都市魅影與空間想象華語電影三代女明星的文化表征及其轉移軌跡中國音樂歌舞片發(fā)展的特殊道路性問題、性角色、性場面——華語電影的新景觀中國當代城市電影:上海的“缺席”及其意義文化、美學與工業(yè):華語電影的跨地域理論思考(代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