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記錄我們自己


作者:[美]莎倫·謝爾曼     整理日期:2017-02-21 14:14:53


  作者莎倫·謝爾曼是美國民俗學界民俗影視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多年教學和著述的同時,她拍攝了許多頗有影響力的民俗學電影,本書自1998年出版以來,一直被視為民俗學領域最為全面的專著。書中分析了大量民俗學電影的主題、概念以及電影技巧,探討了如何通過電影和錄像來“記錄我們自己”。同時,書中還包括了對著名的電影制作人的采訪,透過這些珍貴的資料,讀者可以全面了解民俗學電影的制作過程和制作人的心理變化。

作者簡介
  莎倫·謝爾曼 (Sharon R. Sherman):美國俄勒岡大學教授,民俗學項目主任;長期致力于影視民俗學的研究和影視民俗紀錄片的制作。
  張舉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民俗學博士(主攻民俗與民間生活,兼攻都市研究)。現為美國崴淶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副教授、美國西部民俗學會副主席; 主要研究方向為儀式、流散民民俗、民俗表演、族群認同、海外華人社區(qū)、跨國民俗事象(如中國菜,電影和風水),中國民俗和民間生活,以及華人/亞裔美國人的民俗。在以上領域發(fā)表論文三十余篇,出版譯著《人類及其象征》([瑞士]卡爾·榮格著,合譯,1988)、《過渡禮儀》([法] 阿諾爾德·范熱內普著,2010)、《記錄我們自己》([美]莎倫·謝爾曼著,2011)等。目前正致力于美國華裔民俗與華人社會的通過儀禮研究和電影民俗研究。

目錄:
  中譯版作者序言
  原版序言
  原版作者序言
  記錄民俗是民俗學研究的前提(代譯序)
  第一章 民俗、電影與錄像:從頭說起
  早期的紀錄片
  定義紀錄片
  弗拉厄迪和浪漫主義紀錄片
  城市交響樂
  維爾托夫的蒙太奇
  格理爾森和英國學派:有關職業(yè)群體的電影
  民族主義
  浪漫主義到現實主義
  范式轉換:電影和民俗
  寫實電影
  后寫實: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紀錄片
  作為自我表述的紀錄片:女性主義、少數族群和第三世界電影
  作為民間歷史的紀錄片
  定義民族志紀錄片:記錄他者
  電影的民族志:分析事件的電影
  敘述的“故事”:民族志浪漫主義
  諸多事件的連續(xù)攝制
  作為民族志浪漫主義代表的加登納式的闡釋性蒙太奇
  共享的人類學:吉恩羅克的作品
  重構:奈斯利開愛斯基摩人電影系列
  觀察性電影
  傳遞文化視角
  混合的聲音
  文化沖突:地球村
  作為民俗的民族志
  第二章 民俗學電影:定義與方法論:文本與場景
  早期電影運動與民俗
  再創(chuàng)模式
  分析意圖、內容與自我的方法論
  記錄文本與手工藝品的電影
  對歷史的重構
  文化的承啟:注重社區(qū)與地域的電影
  第三章 記錄過程:互動事件與個體描寫
  進程與事件分析電影
  對藝術家與表演者的描述
  協商之后曲電影
  民俗電影的聚點與技巧
  第四章 探尋自我:電影制作人對自己作品的反思
  主題的選擇
  流露自我
  訓練:一個發(fā)現的進程
  合作與妥協
  第五章 放映自我:電影的技巧與構建
  編輯“真實”
  音響設備:電影制作人的“聲音”
  工具的選擇
  第六章 結構轉化與風格:聲音與圖像的蒙太奇
  倫理問題與協商合作的電影;或日,每個人都幸福嗎?
  資助——為了愛或錢,或二者合一?
  發(fā)行,或日,傳播出去
  作為文本的電影,作為經驗的電影
  電影:記錄事件與表演的工具
  第七章 展望我們自己
  大眾傳媒、民俗以及流行文化
  民俗電影與紀錄片模式
  對錄像的反思
  Reference
  譯后記





上一本:行走鏡中 下一本:詩意的詮釋學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記錄我們自己的作者是[美]莎倫·謝爾曼,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