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陶瓷碎片


作者:艾力克.侯麥(éricRohmer)     整理日期:2017-02-21 14:00:00


  一窺法國新浪潮電影大師侯麥超凡的想像力泉源
  「最早我追求純文學(xué),完全不受電影影響的文學(xué)志業(yè),
  後來反而成了我創(chuàng)作電影的養(yǎng)分!供ぉず铥
  侯麥最早的夢想是成為作家,而他這些未多加修飾、完全出自他手筆且契合他們那個時代的小說,等於是故事、諺語和喜劇輪替上陣的一部視覺佳作。
  本書搜羅了八篇侯麥從一九四○年到一九五○年間寫就,但從未出版過的短篇小說,這些小說成為他後來攝製電影的原型:
  〈一天〉是《飛行家的妻子》的骨幹,〈求婚〉則是部分的血肉;〈蒙日街〉就是《穆德家一夜》的雛形,〈手槍〉則是「六個道德故事」裡的《蘇珊的生涯》;〈誰像上帝?〉是《克萊兒之膝》,〈香妲,或試煉〉則是《女收藏家》的部分!礈厝岬呐恕滇醽肀涣_伯.布列松(Robert Bresson)拍成《溫柔的女人》。
  本書之所以冠上《陶瓷碎片》一名,原因無它,只因為這是作者自己選的,源自他年輕時相當喜愛的作家喬治.梅瑞狄斯的小說《利己主義者》,這是他在讀這本書時印在腦中的一個詞。這個書名百分百精確,而且自嘲意味濃厚地刻畫出侯麥筆下的女主人翁形象。
  一九八二年,作家導(dǎo)+D3演在某部劇本初稿出爐時原本想給它冠上這個名稱,但最後該劇定名為《沙灘上的寶琳》。
  艾力克.侯麥在一九六二年接受《北方溝通》雜誌專訪時曾提到,「我想以一種比較友善的方式,去探索內(nèi)在生命裡某些不為人知的內(nèi)心世界。為了不讓故事充斥太過戲劇性的老梗,我很小心地只敘述微不足道的細節(jié),把自己圈在情感的領(lǐng)域裡。這麼做並不表示我對背景、肉體和社會方面不感興趣,只是我盡可能地以最謹慎的態(tài)度,在自己的內(nèi)心迷宮世界裡摸索移動,從來不去質(zhì)疑大的議題!
  艾力克.侯麥在十五到二十五歲之間創(chuàng)作出來的這些作品,在改編拍成電影之前,全都是短篇小說。這是前所未有的創(chuàng)舉:電影史上從來沒有這樣的系列電影出現(xiàn)過,而這一點之所以能成功,完全要歸功於他深厚的文學(xué)底子,甚至讓他能在年代相隔甚遠之後,予以塑造、再塑造,創(chuàng)造出侯麥式的電影。
  ◎本書特色
  ? 海外首譯!
  因為貝格與艾柏合力撰寫《侯麥傳》,仔細爬梳侯麥的生平與作品,並與保存導(dǎo)演檔案的侯麥基金會(IMEC)通力合作,才讓這本小說集有機會問世,而此次繁體中文版?zhèn)S海外首部譯本。
 。ā逗铥渹鳌贩斌w中文版預(yù)計於二○一五年底出版。)
  ? 小說文本與電影作品互為前世今生!
  貝格與艾柏為本書撰寫長篇導(dǎo)讀,以及各篇小說的評析解說,針對小說文本如何演變?yōu)殡娪白髌,做了最深入的剖析?br/>  ◎名人推薦
  「侯麥曾說,在他年輕寫這些故事的時候,他並不知道自己會成為一個作家還是導(dǎo)演,我以為這也就成了這批未公開作品值得我們閱讀的理由──影迷們試著從中按圖索驥,而非影迷則可以看到一個年輕、不服輸又不確定自己才能,想藉說故事表現(xiàn)對世界認識的青年侯麥──那時候那些在影史上不朽的畫面、對白還在他的眼睛裡,在那雙對人性與愛情充滿激情與好奇,看起來卻平靜如湖水的藍色眼睛裡!供ぉぷ骷覅敲饕 專文推薦

作者簡介:
  艾力克.侯麥 Eric Rohmer, 1920-2010
  在成為艾力克.侯麥之前,他先是莫里斯.謝赫(Maurice Scherer),是個野心勃勃的年輕作家。二十歲的莫里斯.謝赫負笈巴黎,於亨利四世中學(xué)攻讀高等師範學(xué)院文學(xué)組預(yù)備課程,期間,他完成多首詩、文章、短篇小說,和各式筆記,並全心投入首部小說創(chuàng)作。
  一九四○年代後期開始,改名艾力克.侯麥的莫里斯.謝赫全心投入位於拉丁區(qū)的電影俱樂部上,同時撰寫文章發(fā)表於《現(xiàn)代》、《電影雜誌》、《電影快報》、《藝術(shù)》、《電影筆記》等刊物,一九五七年他更成為《電影筆記》的總編輯。
  六○年代中期到八○年代初,侯麥所執(zhí)導(dǎo)的影片,大部分的劇情在成為電影前,早已寫成短篇小說或文章,他的《道德故事》系列電影因此有一種深度和前後的一致性,接下來《喜劇與諺語》系列的部份影片也是如此。這是電影史上少見的案例,而這一點之所以成功,完全要歸功於他深厚的文學(xué)底子,他甚至能在年代相隔甚遠之後,將自己的文字予以塑造、再塑造,創(chuàng)造出侯麥式的電影。
  如此風格獨特的電影,一步步奠定了他在影壇的重要地位:一九八三年他以《沙灘上的寶琳》拿下柏林影展「最佳導(dǎo)演銀熊獎」,一九八六年以《綠光》一片榮獲威尼斯影展最高榮譽「最佳影片金獅獎」及國際影評人費比西大獎。二○○一年,威尼斯影展評審團頒給他「終身成就金獅獎」。
  二○一○年大師病逝於巴黎,《每日電訊報》的訃聞稱他是「法國新浪潮最常青的電影人」。
  導(dǎo)讀
  安東.德 貝格(Antoine de Baecque)
  1962年生於法國,巴黎南泰爾(Nanterre)大學(xué)電影史教授,電影戲劇評論家及出版人。
  曾主編《電影筆記》(Cahiers du Cinéma)及《解放報》文化版。
  著有《楚浮傳》、《高達傳》,
  2014年與諾爾.艾柏合著出版《侯麥傳》(繁中版預(yù)計2015年12月出版)。
  諾爾.艾柏(No?l Herpe)
  1965年生於法國,巴黎第八大學(xué)助理教授,作家及電影史學(xué)家。
  出版過多本關(guān)於法國導(dǎo)演René Clair及Sacha Guitry的書籍,
  2014年與安東?德?貝格合著出版《侯麥傳》。

目錄:
  陶瓷碎片:侯麥短篇小說集-目錄導(dǎo)覽說明
  推薦序 微不足道的細節(jié),如斯存在的人生(文/吳明益﹍東華大學(xué)華文文學(xué)系教授、作家)
  導(dǎo) 讀 (文/安東.德 貝格、諾爾.艾柏)
  一天
  求婚
  蒙日街
  手槍
  香妲,或試煉
  誰像上帝?(克萊兒之膝)
  溫柔的女人
  地鐵站的瘋子





上一本:存在與發(fā)言 下一本:電影公嗨課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陶瓷碎片的作者是艾力克.侯麥(éricRohmer),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