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民族志紀錄片創(chuàng)作


作者:朱靖江     整理日期:2017-02-21 13:55:43


  國內首部民族志紀錄片拍攝指南
  條分縷析,梳理影像民族志發(fā)展歷程
  圖文并茂,詳解紀錄片拍攝技巧
  直觀實際,指導新手輕裝上陣
  前沿深入,披露國內外導演創(chuàng)作心得
  這是一本民族志紀錄片創(chuàng)作入門指導教程。作者不僅從學理層面梳理了影像民族志這一學科的過往與現(xiàn)狀,并且詳細解析了這類紀錄片的具體制作流程,從前期調研、中期拍攝直至后期剪輯,一應俱全。書中特別提供了如何與拍攝對象交流、快速融入社群的技巧和訣竅,以幫助初次創(chuàng)作的學生及年輕導演更順暢地開展田野調查和記錄工作。全書圖文并茂、實例豐富,為拍攝中可能遇到的難題提供了切實的解決方案。

作者簡介
  朱靖江,北京大學法律系國際法學士,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碩士,北京大學文化人類學博士,現(xiàn)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影視人類學中心主任。主講《影視人類學》《海外影像民族志》《中國影像民族志》《民族志紀錄片創(chuàng)作》等課程。
  曾任CCTV電影頻道《世界電影之旅》欄目創(chuàng)始導演,年度《世界電影回顧》總編導,執(zhí)導《二戰(zhàn)電影地圖》等大型紀錄片,并多次獲中國電視“星光獎”。著有《DV寶典》《中國獨立紀錄片檔案》《田野靈光》,譯有《影像中的正義》《滇緬公路》等。長期致力于視覺人類學、世界電影文化、人文地理領域的影像創(chuàng)作與研究。

目錄:
  前 言
  第1章 人類學:民族志與紀錄片
  1.1 人類學與影像交匯的機緣
  1.2 影像的真實性與建構性
  1.3 文字與影像的民族志差異
  1.4 本章小結
  第2章 世界民族志紀錄片發(fā)展簡史
  2.1 民族志紀錄片的“圖騰先祖”
  2.2 民族志紀錄片的戰(zhàn)后復興
  2.3 當代民族志紀錄片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視聽語言與拍攝技法
  3.1 景別、機位與運動
  3.1.1 景別
  3.1.2 機位
  3.1.3 運動
  3.2 構圖、色彩與聲音
  3.2.1 構圖
  3.2.2 色彩
  3.2.3 聲音
  3.3 影視拍攝入門準則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攝影設備與輔助性拍攝器材
  4.1 攝影設備發(fā)展簡史
  4.2 主流攝影設備與基本功能
  4.2.1 數字電影級攝影機
  4.2.2 影視業(yè)務級攝影機
  4.3 輔助性拍攝器材概覽
  4.3.1 固定拍攝輔助器材
  4.3.2 移動拍攝輔助器材
  4.3.3 照明輔助器材
  4.4 錄音輔助器材
  4.5 鏡頭與轉接環(huán)
  4.6 本章小結6
  第5章 非線性數字影像編輯
  5.1 蒙太奇:影像關聯(lián)與結構設計
  5.1.1 蒙太奇原理與基本類型
  5.1.2 蒙太奇的作用
  5.1.3 紀錄片剪輯方略
  5.2 主流非線性編輯系統(tǒng)介紹
  5.2.1 非線性編輯系統(tǒng)發(fā)展簡述
  5.2.2 主流非線性編輯系統(tǒng)概述
  5.3 非線性編輯:從鏡頭組接到影像合成
  5.3.1 非線性編輯系統(tǒng)的預備性知識
  5.3.2 非線性編輯的基本流程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參與觀察與田野影像筆記
  6.1 參與觀察的影像工作原則
  6.2 田野訪談的拍攝方法
  6.2.1 田野影像拍攝的預備工作
  6.2.2 田野訪談的基本拍攝方法
  6.3 民俗儀式的拍攝方法
  6.4 本章小結
  第7章 觀察式民族志紀錄片創(chuàng)作
  7.1 觀察式民族志紀錄片概述
  7.2 觀察式紀錄片拍攝準則
  7.3 觀察式民族志紀錄片的拍攝流程
  7.3.1 策劃與籌備
  7.3.2 入場與拍攝
  7.3.3 出場與后期制作
  7. 4 本章小結
  第8章 其他類型民族志紀錄片創(chuàng)作
  8.1 參與式民族志紀錄片拍攝方法
  8.1.1 “主體參與”與“策劃參與”:參與式紀錄片的兩種類型
  8.1.2 參與式民族志紀錄片拍攝指南
  8.1.3 參與 式民族志紀錄片的人類學價值
  8.2 應用式民族志紀錄片拍攝方法
  8.2.1 民族志紀錄片的傳播特性與應用范圍
  8.2.2 應用 式民族志紀錄片拍攝指南
  8.3 虛構式民族志影片拍攝方法
  8.3.1 虛構式民族志影片的概念與類型
  8.3.2 虛構式民族志影片的拍攝準則與基本方法
  8.3.3 虛構式民族志影片的適用領域與學術價值
  8.4 本章小結
  第9章 作為社會工作方法的社區(qū)影像
  9.1 從“原住民電影”到“鄉(xiāng)村之眼”
  9.1.1 海外原住民影像運動
  9.1.2 中國社區(qū)影像發(fā)展簡介
  9.2 社區(qū)影像的田野工作方法
  9.2.1 社區(qū)影像的項目 組織
  9.2.2 社區(qū)影像的培訓、創(chuàng)作與展映
  9.3 社區(qū)影像的社會與文化價值
  9.4 本章小結
  第10章 民族志紀錄片的傳播方式與研究方法
  10.1 民族志紀錄片的傳播方式
  10.1.1 民族志紀錄片 的學術交流
  10.1.2 民族志紀錄片 的社會傳播
  10.2 民族志紀錄片的研究方法
  10.2.1 作為 理論例 證的民族志紀錄片
  10.2.2 作為 文化呈現(xiàn)物的民族志紀錄片
  10.2.3 民族志紀錄片 的“共時性” 與 “歷時性” 研究
  10.3 本章小結
  出版后記





上一本:影視語言教程 下一本:電影漫步者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民族志紀錄片創(chuàng)作的作者是朱靖江,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