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時光中的時光


作者:[蘇]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整理日期:2017-02-20 22:16:59


  塔氏日記卷帙繁多,但因涉及私隱與品藻等故,一直未有全本發(fā)行。除了籌劃中的俄文版,目前較好版本為英、法、意和波蘭文等譯本,并各有所長。這本《時光中的時光》,乃《雕刻時光》英譯者基蒂·亨特-布萊爾(Kitty Hunter-Blair)直接譯自俄文原件,這也是當今公認的最佳英譯本。除了日記,書中并收錄五則塔氏訪談、演講記錄與個人創(chuàng)作筆記,仔細閱讀,不難發(fā)現(xiàn)與日記和《雕刻時光》的相通之處。
  日記的時間跨度為十七年,即始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塔氏籌拍《飛向太空》,終于一九八六年病逝巴黎之前兩個星期。就其創(chuàng)作生涯而言,幾乎涵蓋塔氏所有作品(包括《雕刻時光》一書)的醞釀、實施與完成。不僅如此,更顯露他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經(jīng)濟困境,家庭與人際關系,創(chuàng)作艱辛,與蘇聯(lián)官僚的苦斗,也有內(nèi)心彷徨,焦慮,懷疑甚至絕望。全書最重要亦最令人震撼之處,是塔氏日記貫穿始終、不斷堅定的信念。這一信念,是對藝術、生命及真理的赤誠之心與身體力行,讀來不僅感慨,更能燭照心靈,予人超越坎與創(chuàng)造的勇氣。 作者簡介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歐洲藝術電影“圣三位一體”之一,生于一九三二年四月四日。作為一個被放逐的藝術家,在其坎坷的一生中,只完成七部作品,卻部部經(jīng)典。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在他的自傳《魔燈》中這樣評價他的這位偉大的蘇聯(lián)同行:“電影不是一種紀錄,而是一種夢幻。這說明了為什么蘇聯(lián)導演塔可夫斯基那么偉大,他在夢幻的空間里悠游自如,他并不詮釋什么,問題是,他要詮釋什么呢?他只是一個觀察家,但他卻讓他的影像活動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我窮畢生之力在輕叩那個夢幻世界的門扉——塔可夫斯基能夠悠游自如的世界,卻只能偶爾一窺其堂奧而已,我的大多數(shù)努力均未能如愿以償……”
  在其最后一部電影《犧牲》拍竣后的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塔可夫斯基病逝于巴黎的癌癥病院。他被安葬在一個法國小鎮(zhèn)的俄國移民墓地。

目錄
  中譯者的話英譯者的話塔可夫斯基傳略日記:一九七○——一九八六論電影(一九六六)論《飛向太空》論《鏡子》論《白癡》論《哈姆萊特》
  中譯者的話英譯者的話塔可夫斯基傳略日記:一九七○——一九八六論電影(一九六六)論《飛向太空》論《鏡子》論《白癡》論《哈姆萊特》





上一本:與安東尼奧尼一起的時光 下一本:一個人的電影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時光中的時光的作者是[蘇]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