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空間是機器


作者:[英]比爾·希利爾     整理日期:2017-02-20 21:53:36


  《空間是機器——建筑組構理論》從空間與社會入手,重新詮釋了建筑與城市理論中的一些關鍵問題,如什么是建筑?建筑學的理論是什么?建筑與城市中形式與功能是如何關聯(lián)的?建成形式是否導致社會問題?城市形態(tài)演變的過程又是如何?設計過程是推理還是直覺?等等,從而它試圖建立一種分析性的 建筑學理論與研究方法,其中核心概念是空間組構,即一組相互依存的整體空間關系,常常簡稱為“空間句法”。
  本書為西方建筑與城市形態(tài)的經典理論讀物,自1996年劍橋大學出版社發(fā)行了英文第一版之后,不久便脫銷,1999年得以再版,又告罄,應廣大讀者的強烈要求,倫敦大學學院與空間句法有限公司于2007年中旬以電子版的形式再版了英文第三版,并更正了第二版中所有圖文錯誤。對照英文第三版,本來已完成的翻譯稿件立刻進行相應的修正工作,確保中國讀者能看到最新版本。

作者簡介
  比爾·希利爾(Bill Hillier)是倫敦大學(The University of London)建筑與城市形態(tài)學教授,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ly College Londorl)巴特雷特建成環(huán)境學院(The Bartlett)研究生院院長,以及巴特雷特建成環(huán)境學院空間研究所所長。他開創(chuàng)了建筑與城市空間分析的新理論與方法,稱為“空間句法”。

目錄:
  中文版序
  致謝
  導言
  第一部分 理論導言
  第一章 建筑給房屋增添了什么?
  第二章 呼喚分析性的建筑理論
  第三章 不可言表的技術
  第二部分 不可言的規(guī)律
  第四章 城市作為出行的經濟
  第五章 建筑會引發(fā)社會問題嗎?
  第六章 時間作為空間的一方面
  第七章 可見的學院
  第三部分 建筑領域的規(guī)則
  第八章 建筑是一門組合藝術嗎?
  第九章 基本城市
  第四部分 理論的綜合
  第十章 空間是機器
  第十一章 理性藝術
  索引
  譯后記





上一本:彼得·埃森曼:圖解日志 下一本:極少主義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空間是機器的作者是[英]比爾·希利爾,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