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建筑物與像


作者:趙和生     整理日期:2017-02-20 21:51:54


  《建筑物與像:遠程在場的影像邏輯》是國內(nèi)第一部針對建筑與電影以及新媒體影像之間的關(guān)系進行系統(tǒng)理論分析的論著。書中集中討論了在當代符號消費的環(huán)境下,建筑的存在方式如何從直接在場轉(zhuǎn)化為遠程在場,建筑的重心如何從“物”轉(zhuǎn)化為“像”,以及相應的影像邏輯如何作用于建筑創(chuàng)作和建筑觀念的問題!督ㄖ锱c像:遠程在場的影像邏輯》全書內(nèi)容分為上下兩編。上編通過分析影像滲透當代建筑領(lǐng)域的各種現(xiàn)象,提出建筑在光電子時代的“透鏡傳播模式”。并深入分析了玻璃與影像在“透明性”上的同構(gòu)關(guān)系,從而對應于幾何光學下的“近程在場”,引人大光學下的“遠程在場”,為建筑影像確立了“遠程在場的建筑”的身份。下編通過精選的電影和現(xiàn)當代藝術(shù)作品,結(jié)合可比照的建筑案例,分別從虛擬與實體、鏡頭與視點、運鏡與路徑以及空間序列上的蒙太奇與超鏈接等角度,具體分析由遠程在場建筑帶人建筑學的影像思維邏輯。
  《建筑物與像:遠程在場的影像邏輯》是建筑學與電影學、傳播學之間多學科交叉研究的成果。書中收集了大量的建筑影像資料·在向讀者展示影像邏輯如何逐層深入地影響建筑學的同時,發(fā)展了有關(guān)空間的動態(tài)圖像分析方法。
  《建筑物與像:遠程在場的影像邏輯》可供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專業(yè)的高等院校學生學習和認識影像語言在建筑學中的應用·為職業(yè)建筑師和建筑理論工作者在設(shè)計實踐和理論研究中提供新的視角和思路,同時對電影學和傳播學專業(yè)的理論工作者也有研究上的參考價值。

目錄:
  上編 從物到像——透鏡模式中的遠程在場
  1 建筑的影像趨向
  1.1 建筑創(chuàng)作
  1.1.1 物質(zhì)世界中的建筑創(chuàng)作
  1.1.2 虛擬世界中的建筑創(chuàng)作
  1.2 建筑保護
  1.2.1 對保護的紀錄
  1.2.2 虛擬遺產(chǎn)
  1.3 建筑批評
  1.3.1 文本的影像化
  1.3.2 隱喻與批評
  1.4 建筑影像市場的繁榮
  1.4.1 建筑動畫市場
  1.4.2 專業(yè)紀錄片市場
  1.4.3 建筑電影節(jié)
  2 建筑傳播的屬性
  2.1 演繹性的復制
  2.1.1 符號媒介和物質(zhì)媒介
  2.1.2 同質(zhì)性復制與演繹性復制
  2.2 藝術(shù)傳播的結(jié)構(gòu)
  2.2.1 建筑元傳者
  2.2.2 建筑繼傳者
  2.2.3 建筑受傳者
  2.3 大眾傳播的效應
  3 建筑傳播的透鏡模式與影像透明性
  3.1 傳播模式概述
  3.1.1 拉斯韋爾的5w模式
  3.1.2 施拉姆的編碼一譯碼模式
  3.1.3 施拉姆的大眾傳播模式
  3.2 建筑傳播的透鏡模式
  3.2.1 光學成像模式
  3.2.2 建筑傳播模式
  3.2.3 從“物”到“像”的轉(zhuǎn)移
  3.2.4 建筑虛像的意義
  3.3 建筑影像的透明性
  3.3.1 材料透明與信息透明
  3.3.2 影像信息的透明性
  3.3.3 建筑的影像傳播模式與效應
  3.4 影像漫游者
  3.4.1 人與建筑的關(guān)系
  3.4.2 影像漫游者的特性
  3.5 巴黎·透鏡中的城市
  4 透鏡作用下的“遠程在場建筑”
  4.1 從“直接在場”到“遠程在場”
  4.1.1 “在場”的哲學
  4.1.2 具有啟發(fā)意義的幾個理論
  4.2 遠程在場的內(nèi)在動力:體驗、詮釋與身體
  4.2.1 體驗:感覺與知覺
  4.2.2 詮釋:符號與實在
  4.2.3 身體:圖式與辨認
  4.3 遠程在場的時空知覺
  4.3.1 被壓縮/延伸的時空
  4.3.2 疊合互滲的時空
  4.3.3 對焦不準的透明
  4.4 電子復制時代的遠程在場建筑
  4.4.1 對空間障礙的取消
  4.4.2 對線性時間的超越
  ……
  下編 思維的轉(zhuǎn)向——遠程在場建筑的影像邏輯
  5 虛構(gòu)與實建:未建成的建筑史
  6 鏡頭與觀點:《沿H步行》的上帝之眼
  7 運鏡與路徑:《間》的游式體驗
  8 從蒙太奇到超鏈接:《立方體》的超序空間
  參考文獻
  參考影片目錄
  主要人名、術(shù)語譯名對照索引
  后記





上一本:在AA學建筑 下一本:安藤忠雄作品集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建筑物與像的作者是趙和生,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