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榮榮的東村


作者:巫鴻     整理日期:2017-02-20 20:16:07


  榮榮,1992年來到北京。兩眼睜得大大的,帶著一架新買的相機。
  “東村”,是中國實驗藝術史上的一段神話。在這片破敗的家園,榮榮和一群掙扎在貧困線上的藝術家——張洹、左小祖咒、段英梅、馬六明等——以行為演出和攝影的方式,給中國實驗藝術界帶來了直接沖擊。
  巫鴻以榮榮鏡頭下的 東村作為特定視角,串聯(lián)起其“東村”系列的三組攝影作品:1993—1994年原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東村藝術家及其藝術創(chuàng)作; 東村藝術家群體被迫解散后,1994—1998年繼續(xù)的行為藝術項目; 榮榮從“東村”到以后日子里的自攝像。 這份檔案的目的,在于探索這些照片在歷史層面、藝術層面、自傳層面上的諸種意義,它有關內在空間和外在空間之間——關于一個藝術家的內心世界,包括他的美夢、幻想、激奮、焦慮,同一段集體的歷史之間——微妙的交互影響。
  編輯推薦
  ——東村!中國實驗藝術的神話!稙轸~塘增高水位》《12平方米》《原音》誕生于此,它開啟一個時代,F(xiàn)場珍貴一手記錄。
  ——藝術史家巫鴻新作。以攝影家榮榮的鏡頭、日記與書信,串聯(lián)起充滿爆炸性創(chuàng)造力的東村藝術家群體,張洹、左小祖咒、榮榮、馬六明,他們用身體和行動寫下的分秒時刻。
  ——給所有流浪的人。他們懷揣著夢想來到東村,這城市的邊緣地帶。外人眼中,他們是經濟上的茍延殘喘者。自己心中,他們雄心勃勃,將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的主宰者。這天上與地下的內心對峙,使他們游走在極度自傲與極度自卑之間。 作者簡介
  巫鴻 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美術史家。著有《中國古代藝術與建筑的“紀念碑性”》、《重屏——中國繪畫中的媒材與再現(xiàn)》、《廢墟的故事——中國美術和視覺文化中的“在場”與“缺席”》、《物盡其用——老百姓的當代藝術》等。
  榮榮 原名盧志榮,福建漳州人。中國當代攝影藝術最重要的代表人之一。1992年在北京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攝影教研室學習,1993年搬至北京郊區(qū)的東村,開始對東村的年輕前衛(wèi)藝術家進行長期拍攝,1996年創(chuàng)辦《新攝影》雜志,2007年創(chuàng)立“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

目錄:
  自序
  榮榮的東村
  進入東村
  妹妹
  新朋友
  小段
  馬六明
  張洹
  東村的誕生
  新的開始
  《12 平方米》
  《65 公斤》和《芬? 馬六明的午餐》
  出逃
  舊日重溫
  重返現(xiàn)實
  從《踩臉》到《原音》
  晚期行為表演
  《第三類接觸》
  《鐵箱》
  《魚孩》
  徐三
  《行為6 號》和《行為7 號》
  《為魚塘增高水位》
  尾聲:一段歷史的終結
  注釋
  圖版目錄
  榮榮簡歷





上一本:舞臺生活四十年:梅蘭芳回憶錄 下一本:并非衰落的百年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榮榮的東村的作者是巫鴻,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