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巴爾特(Ro1and Barthes,1915-1980),法國著名結構主義文學理論家與文化評論家。被認為是繼薩特之后法國知識界的領袖人物,蒙田之后最富才華的散文家。他在符號學、精神分析批評、釋義學、解構主義諸領域都有卓越建樹,對西方文化和文化研究影響深遠。本書是作者晚年在法蘭西學院的講演集。全書由四個不同部分組成,包括兩次課程講演系列(“從生活到作品”;“作品作為意志”),兩次研究班講義系列(“謎園的隱喻”;“普魯斯特和攝影”)。四個部分之間沒有主題方面的直接關聯(lián),但彼此之間存在著思想方向上的統(tǒng)一性。該書可視為作者以研究寫作為名進行的一次“準詩體”的文學倫理學自白。 《小說的準備》由四個不同部分組成,包括兩次課程講演系列(“從生活到作品”;“作品作為意志”),兩次研究班講義系列(“謎園的隱喻”;“普魯斯特和攝影”)。四個部分之間沒有主題方面的直接關聯(lián),但彼此之間存在著思想方向上的統(tǒng)一性!缎≌f的準備》可視為作者以研究寫作為名進行的一次“準詩體”的文學倫理學自白。 《小說的準備》包含著兩種異質性的否定行為:通過用古典小說貶低現(xiàn)代小說在一般理念層面上宣告“小說”的死亡;通過承認自身小說寫作計劃的失敗在個人實際層面上來體踐“小說”之終結。最終“小說準備”的隱喻,就成了“小說否定”的隱喻。 本書表現(xiàn)出一種客觀分析與主觀表現(xiàn)交織融合的特殊寫作風格,是巴爾特為我們留下的一份在倫理話語掩飾下的、最值得細細品味的唯美主義“辭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