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秤收藏家 梁歆臣是婁城的收藏家協(xié)會副會長。 他的收藏與眾不同,他不收藏書畫,不收藏瓷器,不收藏玉器,不收藏銅器,也不收藏石頭,他單單收藏老秤,即桿秤。 梁歆臣偏愛收藏桿秤,與他的外婆有關(guān)。他外婆家有一桿老式的紅木秤,堪稱桿秤之王。外婆輕易不拿出,每到二十四節(jié)氣的立夏這天,外婆才把那桿老式的紅木大秤拿出來,掛在房梁上稱孩子的重量,據(jù)說是個古老的風俗,胖了,謂之“增福”,瘦了,謂之“消肉”。 梁歆臣記得很清楚,自己為了表現(xiàn)給大人看,是用雙手抓住秤鉤,雙腳縮起,懸空而稱的。那些小女孩則坐在籮筐內(nèi),籮筐再吊在秤鉤上。 稱男孩時外婆會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 稱姑娘時外婆會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 外婆臨終前,把那桿大秤送給了梁歆臣,對他說,這是紅木的,現(xiàn)在覓不到了,這是外婆唯一能傳給你的東西,好好保存,留點念想。 后來,古廟鎮(zhèn)上最后一個做桿秤的范老伯過世了,他兒子在外地工作,回來參加追。睜會后,就急急忙忙處理他老爸的遺物。對于老屋的那些桿秤,他一點興趣也沒有,準備廉價處理掉。 梁歆臣湊巧遇上了,一看大大小小有百多桿秤呢,有紅木的,有柞櫟木的,都是上等木質(zhì),梁歆臣越看越喜歡,一咬牙就包圓買下了;厝ズ,老婆一頓臭罵,說他腦子進水了。不過從此后,他開始收藏桿秤。每次出差,他一有閑就跑古玩市場,見到好的桿秤就買下,還去鄉(xiāng)下、小鎮(zhèn)尋覓老式桿秤。一晃三十多年,他的藏品中,有金桿秤,有銀桿秤,有銅桿秤,有玉桿秤,有象牙桿秤,有骨桿秤。大的幾米長,小的半尺不到,叫戥子秤,稱金稱銀稱中藥材的。 梁歆臣收藏桿秤,他老婆一直是反對者,她認為:收藏書畫、瓷器、玉器等,都有不菲的升值空間,收藏桿秤,純粹是傻帽,這種淘汰貨,放家里既占地方,又沒有什么觀賞價值,這不是浪費錢嗎?如果把這些錢放股市,說不定早翻了幾番了。老婆說他走火入魔。梁歆臣只當耳邊風,依然沉湎其中。 可外界不是這樣評價他的。有記者來采訪他,發(fā)表了《秤癡梁歆臣》。收藏圈里則叫他“秤司令”。電視臺記者采訪他,問他:桿秤為什么是16兩一斤,而不是十進制的?梁歆臣答日:相傳桿秤是范蠡發(fā)明的,他采用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做標記,共13顆星,再加福祿壽三星,就是16顆星,一顆星代表一兩。如果商家少一兩減福,少二兩損祿,少三兩折壽,因此,桿秤又稱公平秤、良心秤。 梁歆臣還寫了一本書《桿秤史話》,圖文并茂,各式老秤,大大小小,以及與秤有關(guān)的典故、故事、傳說,評價還不錯?蛇@是自費出版的,老婆意見更大了,認為他賺錢無術(shù),用錢無數(shù)。 梁歆臣的兒子三十出頭了,還沒有結(jié)婚。據(jù)說買不起房子是重要原因之一,這成了梁歆臣的心病。 有一天,梁歆臣的老婆接了個電話,自稱姓范,問梁歆臣收藏的桿秤愿不愿出手,他可以給個好價錢。 梁歆臣老婆一聽就來勁了,獅子大開口說:“給我兒子準備婚房就換! 過了幾天,姓范的又來電話說:“要房子可以,但必須把梁歆臣收藏的所有桿秤全部轉(zhuǎn)給我,并立下文書,永不反悔! 梁歆臣老婆興奮地一口答應,但冷靜后,又覺得此事要做通老公的思想還有點難度,可這是給兒子準備婚房的唯一機會,絕不能失去。 梁歆臣出差終于回來了,雖說老夫老妻,也總免不了一番親熱。老婆見老公心情很好,就抓住機會說:“兒子有女朋友了,但女朋友說了,有房子,馬上結(jié)婚,沒有房子,吹燈拔蠟! 梁歆臣無奈地說:“現(xiàn)在這房價,哪買得起?” 老婆說:“有老板愿給你房,但看中了你的收藏! “啥,看中我的桿秤?不行,不行,萬萬不行!” “你的收藏重要,還是兒子的婚事重要,你自己掂量。你太自私了。天底下哪有你這樣的爹。如果你要你的收藏,就不要老婆、兒子了,你自己選吧!崩掀耪嫔鷼饬耍铝俗詈笸。 梁歆臣痛苦萬分,但為了兒子,他實在無法可想。 他決定與這位老板好好談一談,就像嫁女兒,也得嫁個好人家吧。 老板邀請梁歆臣去他公司參觀。梁歆臣沒有想到這是一家上市公司,老板是個儒商,那公司像個園林似的,草坪、水塘、假山、亭子、水榭、蘭圃、花房,一應俱全。那辦公大樓更是掛滿了名人字畫、雕塑、古玩等,還辟有專門的書畫室與茶室,很有文化氛圍。 P2-5 微小說、大小說都是小說,都是文學。文章不在于長短,文體不在于大小,寫透寫深寫精,寫出內(nèi)涵,寫出底蘊,才是好作品。微小說中的精品力作,不但已進入教科書,還可以進入文學史,可以傳世。 ————陳瑞琳(美圈著名文學評論家、美國國際新移民作家筆會會長) 微時代,微小說,微電影,微風勁吹,大行其道,這是信息爆炸時代的特色。寫微小說,是對讀者的尊重;讀微小說,是浮躁生活中一種輕松的精神享受。 ————額爾敦哈達(內(nèi)蒙古大學教授、博士,第9屆茅盾文學獎評委) 營建書香社會,培養(yǎng)閱讀習慣,引導閱讀很重要,如何把閱讀變成悅讀,不妨試試從悅讀微小說開始。 ————馬步升(甘肅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甘肅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 微小說,乃時代的寵兒。走近中考,走近高考,走近千千萬萬讀者。讀點微小說,對寫作有幫助,對提高文學修養(yǎng)有裨益。 ————墨白(先鋒小說家、劇作家,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