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第一章引論首先回顧比較文學自19世紀在歐洲產(chǎn)生以來的歷史,尤其要說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整個歷史狀況和思想文化環(huán)境的改變,以及這種改變對比較文學研究的影響。第二章專論中西比較文學,說明我們面臨的困難和挑戰(zhàn),又特別強調(diào)文學理論對中西比較文學的意義。本書第三和第四兩章就介紹一些具有典范意義的研究著作。第三章討論西方比較文學研究中有影響的著作,第四章則專論中西比較研究成功的范例。本書最后一章為讀者提供一個比較文學研究的基本書目,因為對于研究者說來,把握基本的研究材料至為重要。 本書注重介紹比較文學的學科歷史和研究方法,把我們的研究與國際比較文學的歷史和現(xiàn)狀結合起來。本書作者在眼光和能力可以達到的范圍和程度上,為研究生和對比較文學有興趣的讀者們,探索研究的途徑。 張隆溪,北京大學英國文學碩士,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香港城市大學比較文學與翻譯講座教授。從事中西比較研究,主要著作有《二十世紀西方文論述評》(1986);The Tao and the Logos(1992,中譯《道與邏各斯》,1998,2006);Mighty Opposites(1998);《走出文化的封閉圈》(2000,2004);《中西文化研究十論》(2005);Allegoresis:Reading Canonical Literature East and West(2005);《同工異曲:跨文化閱讀的啟示》(2006);Unexpected Affinities:Reading across Cultures(2007)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