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幫忙、幫閑、幫腔、幫兇及其他》為易中天教授談文化嘴臉的諸文結集。 “文化人的分野”系列文章,從孔子時代追溯文人的源頭,探求文化人的品格和品類的分野,在對士人、學人、詩人、文人等類型的區(qū)分中,考量風骨、氣節(jié)、擔當、性情、學養(yǎng)和理想,穿透皮相,排列出文化人的精神光譜,燭照中國文人在歷史和當下社會中扮演的幫忙、幫閑、幫腔、幫兇及其他角色。在人格光譜的比對中,分明映現(xiàn)出中國古今文人的紅與黑。 另有長篇訪談《那時我們唱紅歌》,暢談紅色年代的“紅歌”往事,透視“紅歌”歲月的荒誕和離奇。此外,又有系列專文,就儒家的遺產(chǎn),與秋風論道;從藥家鑫的悲劇,反觀中國教育的缺失及教育官僚的職責與擔當,伸張科學的方法和科學的精神;以“方韓之爭”,辨析公民的權利與言論的自由。 在《我的父親易庭源》一文中,易中天深情追憶父親那樣一位老派共產(chǎn)黨員的點滴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