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石城安順


作者:戴明賢著     整理日期:2017-01-20 10:02:23


  《石城安順》系《戴明賢集》第一卷,也是本套書的開啟,主要是描述戴明賢孩童時期的所見所聞,以一個孩子的眼睛描繪出安順這個小城中普通市民的動蕩生活與世俗百態(tài)。本書并未大而化之地去寫這個城市或者他的童年,而是具體到一個個的小人物小事件,將如此豐富多彩的關(guān)于戰(zhàn)時教育、文化藝術(shù)、商業(yè)、警務、宗教,關(guān)于民間習俗、餐飲、縫紉、娛樂……以一種近乎白描的方式,具體而微地呈現(xiàn)著這座小城永遠不變的散淡、瀟灑的日常生活。
  這種描寫,讓這座小城與人,散發(fā)出一種特有的韻味,凸顯出它那種在充滿動亂與戰(zhàn)爭的時代中異常堅韌的生命力量。而且,作者的這種莊嚴中帶著詼諧,書卷氣中帶著俗語方言的筆調(diào),讓人物更加充滿生氣,他隨手拈來的古語和家鄉(xiāng)土話“磕頭買來作揖賣”“一個和尚瘋,一廟瘋和尚”“一種生、百種死”在令人竟然這種民間智慧之余,更加具有一種語言學和人類學的意義。
  ##本書所描述的,不只是小城的歷史變動。讀這本書,我總要想起沈從文所提出的歷史的“變”與“!薄5浆F(xiàn)在我還沒有提及本書的開篇《石城浮世繪》,這正是最讓我感動的篇章:我從中看到了某種“永恒”的東西。是小城永遠不變的散淡、瀟灑的日常生活,還是小城人看慣寵辱哀榮的氣定神閑的風姿,我都說不清楚。或許正是這“城”這“人”所特有的韻味,讓我感受到了一種堅韌的生命力量。它在四十年代的戰(zhàn)亂中支撐了這座小城,這個國家,因而不朽。
  ——錢理群
  ##他的筆端又流瀉出更多的來自世俗生活與生命本身的“元氣”,但仍不追求淋漓狀態(tài),而幾近于“不放不收,亦放亦收,不平不奇,亦平亦奇,不莊不諧,亦莊亦諧,不俗不雅,亦俗亦雅”的境界。
  讀如此境界、狀態(tài)中寫出的文字,真是莫大的享受。而作者自覺的文體追求——將中國傳統(tǒng)的筆記體小品(因此才有特意安排的《述異》篇)與滲透著文化人類學意識的現(xiàn)代文化散文糅合為一體,相信自會引起讀書界與評論界的朋友的注意,就不多說了。
  ——錢理群
  ##我已久離了我的故鄉(xiāng),我看它,儼然和昨朝一樣……
  ——屠格涅夫 作者簡介
  戴明賢,中國作家協(xié)會與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貴州省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曾任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貴州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文學作品有小說《九疑煙塵》《花濺淚》《岔河漲水》,散文集《殘荷》《戴明賢散文小說選》等。影視戲劇作品有《家祭》《夜郎新傳》《捉鬼》《燕樓驚豹》,以及《雙婚疑案》《天殘地戲》等。同時從事書法篆刻,有《戴明賢書法篆刻集》《對山集?戴明賢卷》等出版。

目錄:
  石城浮世繪
  馬幫過街
  街頭練攤
  小戲臺
  大戲臺
  影院風景
  五官屯看地戲
  金鐘山“開堂”
  父親園子母親“屋”
  婦道人家
  縉紳們
  生意人
  宗教徒
  手藝人
  鄭家館
  書海一勺
  獨行廚
  店員們
  唬人的虎皮
  女先生們
  名師“龍虎豹”
  下江人(上)
  下江人(下)
  歌聲里的抗戰(zhàn)
  姐姐們唱的歌
  華嚴洞躲警報
  來了美國兵
  歲時鄉(xiāng)俗
  方言土話
  山民口味
  手制玩具
  流血故事
  驚悚傳聞
  市井怪杰
  七癖之鳳
  雜憶雜寫
  后記





上一本:繪畫中的日常 下一本:萌在他鄉(xiāng):米勒中國演講集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石城安順的作者是戴明賢著,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