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集按論題分三編。第一編文藝學基本問題,對文學的生命本質(zhì)、“文學的自覺時代”、文學理論的學科性質(zhì)和人生意義等論題作了深入探討,第二編接受史研究,著重探討了經(jīng)典作家接受史和唐詩經(jīng)典接受史研究的理論方法,并對唐詩經(jīng)典的接受史展開了多角度的個案研究,第三編20世紀中國美學,對20世紀中國美學“始于美育,終于美育”的學術傳統(tǒng)以及美學家的美學動機和美學體系之間的關系等問題提出了獨到見解。 “為接受史辯護”是文集命意所在。為此,作者在“后記”中特別強調(diào),作為學術方法的接受史包含相互關聯(lián)、層層深入的三重含義:一是搜集材料的接受史方法,二是對待材料的接受史態(tài)度,三是研究問題的接受史意識。只有全面把握接受史的精神實質(zhì),才可能走出接受史的困境,取得接受史的實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