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簡介: 《新科學史--科幻研究(精)》是兩位作者江曉原和穆蘊秋開拓學術研究新領域的*新成果。本書以嚴謹?shù)膶W術文本形式,展開對歷史上*名科幻作品的科學史研究。這種研究為本書作者所**,特點是將以往從未被科學史界關注過的幻想作品納入科學史的研究范疇。這種研究不僅為科學史揭開了全新的一頁,展示了科學幻想與科學前沿之間出人意表的密切互動關系,同時也為*深入理解科學幻想作品的思想價值和歷史價值,提供了一系列鮮活的個案。在此基礎之上,作者提出了一種激動人心的新觀點:我們可以、而且應該將科學幻想視為科學活動的一部分。 目錄: CSSCI聚光燈下的科幻研究 ——《新科學史:科幻研究》自序一、科學與幻想:一種新科學史的可能性1、緒論:伽利略月亮新發(fā)現(xiàn)的影響2、幻想作為科CSSCI聚光燈下的科幻研究——《新科學史:科幻研究》自序一、科學與幻想:一種新科學史的可能性1、緒論:伽利略月亮新發(fā)現(xiàn)的影響2、幻想作為科學活動的一部分3、如何看待含有幻想成分的“不正確的”科學理論4、科學與幻想之間開放的邊境5、一種新科學史的可能性及其意義二、求解費米佯謬:對宇宙文明的思考和想象1、關于費米佯謬2、對費米佯謬有代表性的幾種解決方案3、《宇宙創(chuàng)始新論》和費米佯謬4、宇宙文明分級思想5、宇宙博弈理論6、從《索拉利斯星》到《宇宙創(chuàng)始新論》7、余論附錄1:SETI實施至今的一系列項目附錄2:史蒂芬·迪克所收集的對費米佯謬的50種解決方案三、科學史上關于尋找地外文明的爭論——人類應該在宇宙的黑暗森林中呼喊嗎?1、緒論2、從SETI到METI3、METI引發(fā)的嚴重爭議4、圣馬力諾標度5、解決“費米佯謬”的劉慈欣方案6、近況與結論四、科幻中時空旅行之物理學歷史理論背景分析1、緒論:科幻作品中的時空旅行類型2、《時間機器》與第四維理論3、愛因斯坦場方程4、《接觸》與蟲洞理論5、《星際迷航》與翹曲飛行理論6、時間佯謬的解決——多世界理論和諾維柯夫自洽原則7、物理學家對時空旅行的看法附錄:時空旅行題材的影視作品五、19世紀末被視為火星信號的天文觀測:爭論及其影響1、緒論:關于SETI計劃歷史淵源的考察現(xiàn)狀2、19世紀末期被認為是來自火星訊息的幾次火星觀測結果3、引起的爭論及對科幻小說產(chǎn)生的影響4、火星噴射現(xiàn)象天文觀測的多重意義解讀六、19世紀末對假想火星文明的科學探索及其影響1、緒論2、嘗試和假想中的火星文明進行交流3、在科學界引起的激烈爭論4、在當時科幻作品中產(chǎn)生的影響5、上述活動的性質和科學史意義七、19世紀的科學、幻想與騙局——1835年“月亮騙局”之科學史解讀1、緒論2、“月亮騙局”的發(fā)生過程3、騙局敗露,《太陽報》卻并無苦果4、騙局背后的科學淵源5、對“月亮騙局”之新的科學史解讀八、Nature雜志科幻作品考——Nature實證研究之一1、緒論2、Nature雜志榮膺“最佳科幻出版刊物”3、Nature雜志科幻作品主題分析4、Nature雜志上和科幻有關的其他文本5、Nature刊登科幻作品之緣由6、余論:Nature是一本什么雜志九、威爾斯與Nature雜志科幻歷史淵源——Nature實證研究之二1、Nature雜志上與H.G.威爾斯相關的文本2、Nature雜志關于威爾斯科幻小說的推介及評論分析3、Nature雜志與科幻的歷史淵源4、從威爾斯的遭遇看英國學界眼中的Nature雜志十、西方科幻電影主題分析1、引言2、星際文明:對未來世界的展望和對外部世界的想象3、時空旅行:回到過去能不能改變歷史?4、機器人:它們和人類的區(qū)別,它們會不會統(tǒng)治世界?5、生物工程:人類不能狂妄自大6、專制社會:西方思想中持久的恐懼7、生存環(huán)境:對未來的憂慮8、超自然能力:我們準備好了嗎?9、結語十一、從《雪國列車》看科幻中的反烏托邦傳統(tǒng)1、從“烏托邦”傳統(tǒng)說起2、小說中的“反烏托邦三部曲”3、電影中的反烏托邦“精神血統(tǒng)”4、殘剩文明與集權統(tǒng)治5、《雪國列車》對經(jīng)典科幻作品的模仿或致敬6、永不停駛的列車:一個科學技術的隱喻7、反烏托邦作為一種綱領的生命力十二、附錄:若干相關的大眾文本1、《克萊頓經(jīng)典·紀念版》總序2、未來的天空:有沒有陽光——阿特武德《羚羊與秧雞》序3、我們還能不能有后天——斯特里伯《明日之后》序4、善可有惡果,惡可有善因——王晉康《與吾同在》序5、Nature雜志與科幻的百年淵源——《Nature雜志科幻小說選集》導讀6、丹·布朗:利用小說反科學——《失落的秘符》思想發(fā)微7、《地獄》:人口困境的非法解8、在數(shù)字城堡遇見戈爾和斯諾登9、讓我們來談談《衛(wèi)斯理》吧10、《太空漫游》四部曲:一個舊傳統(tǒng)的絕響11、《三體》Ⅰ、Ⅱ:未來地球往事,當下資源爭奪12、《十字》:科學正在越來越讓人不放心13、《2012》:“科學神秘主義”提供的娛樂14、科幻:從悲觀的未來想象中得到教益——2007國際科幻·奇幻大會主題報告15、讓科幻承擔起更重大的使命吧——由《中國科幻名家獲獎佳作叢書》想到的16、菲德曼對斯坦尼斯拉夫·萊姆的訪談綜合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