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憂傷而堅韌的曹禺


作者:紀開芹     整理日期:2016-07-03 20:30:30

這本書要極力展示的是曹禺先生憂傷和堅韌的性格。他在人生的大海中顛簸動蕩,或許會給那些身處逆境的朋友們一點點堅強起來的勇氣和力量。 他沒有驚天動地的人生,只是默默地將一生奉獻給戲劇事業(yè)。他,是曹禺。
  作者簡介:
  紀開芹,安徽壽縣人,中學語文老師。安徽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創(chuàng)作散文、小說、詩歌近一百萬字,曾出版詩集《蟲鳴向晚》。
  目錄:
  一、從兩份手稿說起/00
  二、痛苦是永恒的,快樂是短暫的/00
  三、因為敏感,所以蒼涼/0
  四、月是故鄉(xiāng)明/0
  五、今宵酒醒何處/0
  六、心靈的藝術(shù)/0
  七、相看兩不厭/0
  八、人生的領(lǐng)路人/0
  九、高山流水遇知音/0
  十、仍憐故鄉(xiāng)水/0
  十一、不失赤子之心/0
  十二、真誠的曹禺/0
  十三、江安情結(jié)/0
  十四、我欲與君相知/0
  十五、苦悶卻天真的人/0一、從兩份手稿說起/00
  二、痛苦是永恒的,快樂是短暫的/00
  三、因為敏感,所以蒼涼/0
  四、月是故鄉(xiāng)明/0
  五、今宵酒醒何處/0
  六、心靈的藝術(shù)/0
  七、相看兩不厭/0
  八、人生的領(lǐng)路人/0
  九、高山流水遇知音/0
  十、仍憐故鄉(xiāng)水/0
  十一、不失赤子之心/0
  十二、真誠的曹禺/0
  十三、江安情結(jié)/0
  十四、我欲與君相知/0
  十五、苦悶卻天真的人/0
  十六、歸去來兮/0
  十七、謙卑做人的哲學/
  十八、一個出色的教育家,精神永不消亡/
  十九、食色,性也/
  二十、曹禺和阮籍/
  二十一、酌酒半杯殘照里/
  二十二、戲里戲外/
  二十三、溫暖依舊未改變/
  二十四、由“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引申來/
  二十五、充滿激情的愛國者/
  二十六、讀你的感覺像春天/
  二十七、親人,最徹骨的痛/
  二十八、女子,是水做的骨肉/
  二十九、大師是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
  三十、活著,快樂吧!/
  三十一、不久長,不久長/
  三十二、過去的生命/
  三十三、逝者如斯夫/
  三十四、袒露于世的堅韌和憂傷/
  前言決定寫曹禺,實在是源于對曹禺戲劇的喜愛。大學畢業(yè)時候,所選論文素材便是曹禺先生的《雷雨》。翻來覆去看《雷雨》,最終確定論文題目為《人性的沉淪與掙扎——論〈雷雨〉中的愛情悲劇》。我充分理解曹禺先生在《雷雨》中寄托的情感,也因為此,我關(guān)注起曹禺先生的其他幾本著作,為劇中人物傷感著,為劇情陶醉著。許多年后,當我再拿起筆寫下有關(guān)曹禺先生的文字時,仍惴惴不安,生怕褻瀆了先生的文字或歪曲了先生的人格。
  但我下定了決心要讓曹禺先生以另一種面孔出現(xiàn)在大家面前。每個人的性格都是多重的,我們在欣賞先生劇作的同時,了解其人,走進他的生活,感悟他作為一個兒子、一個父親、一個丈夫的喜怒哀樂,也是別有一番情趣的事情。
  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浮躁的社會,戲劇越來越遠離我們的生活和視線。戲劇不能進入尋常百姓家,不能如柳永詞那樣,“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F(xiàn)代的孩子還有多少人知道曹禺先生?我覺得有必要發(fā)揚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其中自然也包括戲劇的傳承和傳播。往小點說,是擴大曹禺先生的影響,往大點說,是發(fā)揚中國各種戲劇樣式,讓中國燦爛文化一代代延續(xù)下去,而不至于湮沒在歷史的洪流中。
  不管社會如何浮躁,我們是需要放松心靈的。聆聽大師之言,感受他憂傷的靈魂在劇本上的舞蹈。我極其希望我們浮躁的心靈在劇本中得以棲息。決定寫曹禺,實在是源于對曹禺戲劇的喜愛。大學畢業(yè)時候,所選論文素材便是曹禺先生的《雷雨》。翻來覆去看《雷雨》,最終確定論文題目為《人性的沉淪與掙扎——論〈雷雨〉中的愛情悲劇》。我充分理解曹禺先生在《雷雨》中寄托的情感,也因為此,我關(guān)注起曹禺先生的其他幾本著作,為劇中人物傷感著,為劇情陶醉著。許多年后,當我再拿起筆寫下有關(guān)曹禺先生的文字時,仍惴惴不安,生怕褻瀆了先生的文字或歪曲了先生的人格。但我下定了決心要讓曹禺先生以另一種面孔出現(xiàn)在大家面前。每個人的性格都是多重的,我們在欣賞先生劇作的同時,了解其人,走進他的生活,感悟他作為一個兒子、一個父親、一個丈夫的喜怒哀樂,也是別有一番情趣的事情,F(xiàn)代社會是一個浮躁的社會,戲劇越來越遠離我們的生活和視線。戲劇不能進入尋常百姓家,不能如柳永詞那樣,“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F(xiàn)代的孩子還有多少人知道曹禺先生?我覺得有必要發(fā)揚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其中自然也包括戲劇的傳承和傳播。往小點說,是擴大曹禺先生的影響,往大點說,是發(fā)揚中國各種戲劇樣式,讓中國燦爛文化一代代延續(xù)下去,而不至于湮沒在歷史的洪流中。不管社會如何浮躁,我們是需要放松心靈的。聆聽大師之言,感受他憂傷的靈魂在劇本上的舞蹈。我極其希望我們浮躁的心靈在劇本中得以棲息。正因如此,我才有決心將這本書寫完。這實在不能稱之為傳記,而應(yīng)該是觀照曹禺先生一生所得的啟示,讓我們從中窺探出生活的美好與無奈,從而在張弛有度的節(jié)奏中,把握好生活的軌跡,充分挖掘出自身的潛力,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定位。自然,我們讀曹禺,也要讀他身邊的人,讀那個和曹禺先生有關(guān)的物質(zhì)精神環(huán)境,一個宏觀的、龐大的體系。我們從曹禺先生身上,可以窺探出一個時代的風貌和那時那地文人的生存狀況。曹禺先生在話劇領(lǐng)域的貢獻毋庸置疑,23歲時,他寫出驚世之作《雷雨》,他的橫溢的才華讓人欽佩。他的劇作影響了幾代中國劇作家、導演、演員,在中國現(xiàn)代話劇史上打上了自己的印記。曹禺先生逝世于1996年,如果先生還活著的話,相信他對這部“傳記”是微笑著的。我不是研究曹禺的專家,只是在讀一些關(guān)于他的文字時,感觸于心,而要發(fā)之于外。我不會從曹禺先生嬰兒時期寫起,按部就班寫完他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乃至老年,也不會考證他的文字出處,更不會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對他的戲劇藝術(shù)大加褒揚,分析他戲劇中的“卡塔西斯”。我不是研究戲劇的專家,那些宏大的工作自然有人來做。我所看重的,是他在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具有憂傷氣質(zhì)的曹禺,他的憂傷是與生俱來的,是如影隨形的。的確,曹禺先生的憂郁和苦悶幾乎是與生俱來的。小時候他的父親就對他說:“你小小年紀哪里來的這么多的苦悶?”連他父親都不理解兒子的苦悶,那么局外人感到驚訝也就很正常了。作為憂郁與苦悶合二為一的曹禺,他的思想情緒和讀者是相通的。從舞臺到家居,從戲劇人生到現(xiàn)實世界,曹禺敞開真誠的心扉,沒有面具,沒有粉飾。日本文藝理論家廚川白村在《苦悶的象征》一書中說,藝術(shù)是苦悶的表現(xiàn),文藝是苦悶的象征。這句話用在曹禺身上也很貼切。這本書重點討論曹禺先生的性情人生,探討他平凡而偉大的一生的喜怒哀樂。專家們也許會探討他劇作的理論支撐是什么,哪些劇作體現(xiàn)出他的什么創(chuàng)作風格,而我想告訴你的是,曹禺作為一個特定歷史時期的文人,他所走過的人生軌跡,曲曲折折的坎坷路。這本書的風格或許會有些沉重。作為筆者,我會盡力讓讀者受到美的熏陶,盡力去進行詩意的解讀。我會在各種材料中尋找最貼近生活的素材,零零碎碎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讓讀者在舒緩平和的意境中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感,如此,我便深感欣慰了。這本書要極力展示的是曹禺先生憂傷和堅韌的性格。他在人生的大海中顛簸動蕩,或許會給那些身處逆境的朋友們一點點堅強起來的勇氣和力量。就像他自己所說那樣:“你要是寫我的傳,就應(yīng)該寫出我的苦悶。”苦悶本身并不可怕,沒有苦悶,哪里看得見陽光呢?曹禺先生的世界充滿了深沉的思索和奮斗不息的精神。他常常說:“一時強弱在于力,千秋勝負在于理。我有一種謬論:戰(zhàn)士應(yīng)該死在戰(zhàn)場上,作家應(yīng)該死在書桌上,演員應(yīng)該死在舞臺上。……引申說,一個真正的人,應(yīng)該為人民用盡自己的才智、專長和精力,再離開人間。不然,他總會感受到遺憾,浪費了有限的生命。”現(xiàn)代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以至于很多人迷失在匆匆忙忙的步履中。更有甚者,在巨大的壓力面前放棄自己的生命,最終成為時代的殉葬品。我想,寫作此書還有另一個目的,就是希望我的讀者能堅強開朗樂觀,能看到曹禺先生身上透出來的從容不迫的氣質(zhì),能從他的人生中挖掘生命奮斗的意義,即便苦難來臨,即便生活艱難,我們也能在紛亂的塵世中從容度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走近曹禺,放慢腳步,實在是我們的一種需要。他說,生命雖然燦爛,生命也太累人。他不是虛無派,不是頹廢派。他只是一個人,一個平凡而堅韌的人,他只想認真地活下去。于是,他讓我們從孤獨回到孤獨,從憂傷回到憂傷……一、從兩份手稿說起  曹禺先生之所以能在苦悶中書寫,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對文字的摯愛。既然戰(zhàn)士應(yīng)該犧牲在戰(zhàn)場上,演員應(yīng)該將畢生精力奉獻在舞臺上,作家就應(yīng)該將全部熱情投入到文學事業(yè)中,不然,他總會感到遺憾,會覺得是浪費了有限的生命。其實,我認為結(jié)果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奮斗的過程可以讓人回味良久,滿心幸福。我們走近曹禺,就走近了堅韌、執(zhí)著、奮斗和勇氣。走近曹禺,也就走進了整個民國時代大師們的生活中。正如眾星捧月一樣(這樣說絕沒有貶低他人的意思),我們姑且將曹禺先生看作明月,其他民國大師看作眾星。其實,中國不乏文人和大師,但民國作家中,老舍先生和曹禺先生能被美國邀請去紐約講學,本身就可見曹禺先生在那時那地的影響之大。只是,曹禺先生在當時可能還算不上是主流作家,比他風光的人多的是。比如胡適之就是其中一個。曹禺先生當時將中國的戲劇藝術(shù)帶到美國,不能不說是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平淡無奇地敘寫曹禺先生的一生固然重要,但倘若能在了解曹禺先生其人的同時,獲知更多有關(guān)民國作家的鮮為人知的逸聞趣事,也實在是令人欣喜不已的。但愿這本書能滿足讀者的愿望,在客觀了解曹禺先生的情況下,對民國文學界也能有個初步的了解。這樣,書中或理智或詼諧或傷感或嚴肅或主觀或客觀的描述,讀者定能理解和包容了。曾經(jīng),在網(wǎng)絡(lu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韓門代抄”事件,讓“韓粉”們義憤填膺。天涯雜談欄目可謂現(xiàn)場直播,一邊是韓寒和方舟子的口舌筆墨大戰(zhàn),一邊是眾多的看客和解說員饒有興致的解說。我們且不說方舟子和韓寒孰勝孰負,本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口舌之爭的輸贏是很難評定的,他們的勝負和我們一介小民也毫不相干。但他們到處搜集資料,居然將曹禺先生和冰心先生的手稿發(fā)到天涯論壇,而且像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大肆宣揚,說:“我找到曹禺、冰心手稿是抄寫的鐵證了!”我們且不管方舟子是怎樣一個人,不管他是不是流氓地痞,也不管他好惹不好惹;我們也不必去在意韓寒是否年少氣盛,意氣用事,一意孤行。單看他們拿出這兩份手稿來,便覺得有出來說說的必要了。先前我已經(jīng)說過,按照我有限的閱讀經(jīng)驗,生怕歪解了曹禺先生,褻瀆了先生人格,可網(wǎng)絡(luò)上沸沸揚揚的“方寒事件”,硬是將曹禺先生牽扯進去,這是不是太過牽強呢?文學界的那點事兒,我糊涂得很,孰是孰非我不甚清楚,只覺得當今文壇爾虞我詐太多。是不是一方倒下,另一方才能崛起?如果這樣,民國時候就不會有那么多大師存在了,他們早已在互相傾軋中一一滅亡。對于兩位已經(jīng)去世的老人,我們沒有權(quán)力翻箱倒柜地去搜羅他們的文章,然后斷章取義,用不可靠的臆測說三道四。我想曹禺先生若地下有知,定然會痛心疾首,為現(xiàn)代人鉆窟窿打洞的本領(lǐng)而汗顏,也會為他那個時代文學的純凈而欣慰。“寒門事件”告一段落,沸沸揚揚的炒作安靜下來。我們不會老是沉浸在別人的生活中?墒,當我們靜下心來,真的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嗎?那些沸沸揚揚的吵鬧聲真的已經(jīng)從我們的腦海中消失了嗎?一定不會。“寒門事件”讓那些狂躁的靈魂暫時得到了滿足,而我卻在喧囂的背后渴望找到一處安靜的棲息地,就這樣,曹禺先生的文字又重新走進了我的生活。越是紛亂,越是想念曹禺先生,想念他用安靜的寫作為我們換來的精神食糧。一個人靜靜地捧著先生的劇本,走進他的世界中。他曾寫過一篇文章叫作《我很想念老舍先生》。這篇文章發(fā)表在《人民文學》1984年第4期。文章中,他用平靜的筆調(diào),緩緩述說和老舍先生交往的點滴,表達對老舍先生的緬懷。末了他這樣說:“作品總說明寫作的人。……我想念他,常常是感到人見不著了,才開始真正認識一個人。我說不出如何贊美老舍先生的話。他的作品已經(jīng)是不朽了。我很想念老舍先生,尤其在紀念他八十五歲誕辰的時候,他卻不在我的身邊。其實,他是可以為祖國寫出更多的好作品的。”這些話倒像是說給他自己的。想念曹禺先生,在他離開人世二十年后,我才去真正關(guān)注他的一生,重新認識他這個人。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只有見不著了,才開始真正認識一個人。其實很多美好的事物都是這樣,一旦失去了,才能懂得它的珍貴。曹禺先生是平凡而偉大的人,不管離我們多么久遠,他的精神都是一道暖光,照亮我們心頭的黑暗,給我們以啟迪,以思考,以振奮,以安寧。我也一樣說不出贊美的話,但他的作品足以讓我在平凡生活中獲得精神上的慰藉,足以感動我。并且,我也認為曹禺先生可以為祖國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如果時代沒有犯錯的話。





上一本:遺忘在鄉(xiāng)下的植物 下一本:像孟小冬一樣,做個高傲的女人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憂傷而堅韌的曹禺的作者是紀開芹,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