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我的視覺日記


作者:王小慧     整理日期:2015-11-25 18:11:26


本書簡介:
  活躍在歐洲和中國的著名旅德藝術家王小慧自傳性紀實文學《我的視覺日記》講述了作者從東方到西方,從學生到藝術家的傳奇生活與不平凡的人生。于2001年出版,因她小說般的傳奇經(jīng)歷和優(yōu)美的文筆配上她的攝影作品,使本書自面世起即好評如潮,受到幾百家國內(nèi)外媒體的關注,長時間在暢銷書榜上名列前茅,并先后獲“上海優(yōu)秀圖書獎”,“冰心獎”和“全國女性文學獎”。本書因富有哲理的人生思考成為青年勵志的范本,王小慧的成功以及她所選擇的生活方式更成為無數(shù)年輕人的夢想,她也因此為大家所熟悉和喜歡!段业囊曈X日記》自出版以來一直暢銷,再版三十余次。是近年難得看到的生命力這么強的傳紀文學作品。今年是該書出版15周年。
  作者簡介:
  王小慧,旅德華人,跨界藝術家。早年在同濟大學學習建筑學和室內(nèi)設計,1986年赴德國留學,后生活在上海和慕尼黑。創(chuàng)作以攝影為主,也涉及影像、雕塑、設計、媒體藝術及寫作等范疇。她曾于世界許多國家的美術館等機構(gòu)舉辦過大量個人藝術展,作品屢獲國內(nèi)國際獎項,并被國際許多著名藝術機構(gòu)及個人收藏。至今在國內(nèi)外出版過約五十部個人作品集和書籍,其中影響最為廣泛的是自傳《我的視覺日記》,出版后一直暢銷,再版三十余次。
  2003年她在同濟大學創(chuàng)立了“王小慧藝術中心”,此后她成功主持了一些頗具影響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動,德國政府授予她“德中友誼獎”。作為公眾人物,她也和國際許多著名的品牌有過不同形式的合作。
  此外,她近年來還獲得瑞士圣·莫瑞茲大師藝術節(jié)之“明星藝術家”獎、德國BFF榮譽會員和“卓越攝影家”稱號、SMG“年度國際攝影家”、南方報業(yè)集團“年度藝術家”王小慧,旅德華人,跨界藝術家。早年在同濟大學學習建筑學和室內(nèi)設計,1986年赴德國留學,后生活在上海和慕尼黑。創(chuàng)作以攝影為主,也涉及影像、雕塑、設計、媒體藝術及寫作等范疇。她曾于世界許多國家的美術館等機構(gòu)舉辦過大量個人藝術展,作品屢獲國內(nèi)國際獎項,并被國際許多著名藝術機構(gòu)及個人收藏。至今在國內(nèi)外出版過約五十部個人作品集和書籍,其中影響最為廣泛的是自傳《我的視覺日記》,出版后一直暢銷,再版三十余次。
  2003年她在同濟大學創(chuàng)立了“王小慧藝術中心”,此后她成功主持了一些頗具影響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動,德國政府授予她“德中友誼獎”。作為公眾人物,她也和國際許多著名的品牌有過不同形式的合作。
  此外,她近年來還獲得瑞士圣·莫瑞茲大師藝術節(jié)之“明星藝術家”獎、德國BFF榮譽會員和“卓越攝影家”稱號、SMG“年度國際攝影家”、南方報業(yè)集團“年度藝術家”、《時尚芭莎》“中國藝術女性典范”、捷豹“驚艷人物”、上海“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十大領軍人物”、香港JESSICA“成功女性”、《女友》“最具國際影響力能量女性”、奢侈品行業(yè)“年度藝術人物”、及上海市“優(yōu)秀女設計師”等獎項。近期她被網(wǎng)易276萬網(wǎng)民選為“年度藝術美麗人物”,香港《鳳凰周刊》將她評為“影響世界未來華人榜”的五十位人物之一。
  蘇州政府給她提供市中心明代老宅改建的“王小慧藝術館”已于2013年9月開館。地段與品位高尚的“外灘源壹號”、“凱石投資”及“ASC藏酒軒”已成為“王小慧藝術中心”在上海的合作伙伴與展覽空間。
  目錄:
  序
  引子
  我們可以飛了
  路伸向何方
  燃盡的藍蠟燭
  走過我自己
  我的二十四小時
  遠處的光
  重返布拉格
  莎樂美舞
  破碎的月亮
  萬里魂牽
  我的孩子夢
  推遲七年的書
  關于死亡的聯(lián)想序
  引子
  我們可以飛了
  路伸向何方
  燃盡的藍蠟燭
  走過我自己
  我的二十四小時
  遠處的光
  重返布拉格
  莎樂美舞
  破碎的月亮
  萬里魂牽
  我的孩子夢
  推遲七年的書
  關于死亡的聯(lián)想
  從眼睛到眼睛
  理想主義傻瓜
  抓住感覺
  再生繁花《我的視覺日記》我讀了三遍,看一遍流一次眼淚?催^之后,我想我和無數(shù)的讀者一樣,深深的愛上了這本書的作者王小慧。
  ---陳魯豫(主持人)
  她是“獨一無二”的,她的藝術既不是很中國,也不是很西方。而只屬于她自己。
  ---楊瀾(媒體人)
  往事讓王小慧體會到了生命的力量,使她在藝術的道路上馬不停蹄,用她的相機和日記本錄下了自己的一切,這也使她重新找到了自己心靈的家園。
  敬一丹(主持人)
  王小慧的創(chuàng)作幾乎涉及到攝影師的全部問題,她也用自己的作品切實的進入攝影歷史
  ---島子(藝術史學家)
  你真的會相信,所有的藝術都是相通的;從攝影到電影,從裝置到影像,從建筑到文學,王小慧游走在這些不同藝術之間,自然而輕松的跨過一個個門檻。人類習慣于把這《我的視覺日記》我讀了三遍,看一遍流一次眼淚?催^之后,我想我和無數(shù)的讀者一樣,深深的愛上了這本書的作者王小慧。
  ---陳魯豫(主持人)
  她是“獨一無二”的,她的藝術既不是很中國,也不是很西方。而只屬于她自己。
  ---楊瀾(媒體人)
  往事讓王小慧體會到了生命的力量,使她在藝術的道路上馬不停蹄,用她的相機和日記本錄下了自己的一切,這也使她重新找到了自己心靈的家園。
  敬一丹(主持人)
  王小慧的創(chuàng)作幾乎涉及到攝影師的全部問題,她也用自己的作品切實的進入攝影歷史
  ---島子(藝術史學家)
  你真的會相信,所有的藝術都是相通的;從攝影到電影,從裝置到影像,從建筑到文學,王小慧游走在這些不同藝術之間,自然而輕松的跨過一個個門檻。人類習慣于把這類人成為天才。
  張瑛(騰訊《大家》主編)
  《破碎的月亮》是我拍的藝術短片的名字,是一個很個人化的對理想的詮釋,也是我那兩年對生活的思考,帶著許多疑問,并用一種非常象征性的手法表現(xiàn)出來的。我以為藝術一定要有個人化的表現(xiàn),無個性便不是好的藝術,僅僅成熟的技法和完美的表現(xiàn)不能構(gòu)成真正意義上的藝術。我寧愿看那些技法與表現(xiàn)有缺憾但富有個性的東西而不要看高超匠人的手工藝精品。這部短故事片,雖然屬于劇情片一類,但故事情節(jié)是不具體的。這個電影最初的名字是《夢幻》,也許我確實是一個愛做夢的女人吧。曾經(jīng)在我的一本書里我寫到過有關夢的題目,我也時常會做內(nèi)容和畫面非常奇怪的夢,有些畫面看上去像超現(xiàn)實主義的繪畫,令人費解,而且我絕對不可能在清醒的時候想象得出這樣離奇的畫面及情節(jié)。我常把這些夢記錄在日記本上,也常講給我的那位朋友,臺灣女作家陳玉慧聽,她非常了解我,也常能把我的夢解釋給我聽。她幾次說過如果你能夠把這些夢寫出來,便是一本非常精彩的書,可惜我恐怕寫不好。但我仍然在繼續(xù)記錄各種夢境,夢也源源不斷地滾來。我的夢中常有焦慮、恐懼、荒蕪、空寂以及時間緊迫和沒有后退之路的情形,我也常有要從懸崖上落入大海中的夢,不止一次,總在落入之前驚醒……有位心理分析專家曾告訴我海水意味著情感世界,夢見它又與恐懼聯(lián)系在一起可能表示它既吸引我又使我害怕,怕走不到底,也怕沒有回頭的路。朋友說沒見過像我這樣寫日記的人,甚至記下每個能記住的夢,沒人活得這么認真。可我說夢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呀,潛意識里暴露出的東西也許告訴我更多東西,日記既然要記錄我的生命,當然也要記下這些夢,無論我是否能解釋它。當時在電影學院寫那《夢幻》劇本構(gòu)思時,因為沒有任何商業(yè)性要求,也沒想到可能拍攝,所以可以非常自由隨意地去寫。我馬上就想為什么不能寫一個像是許多夢境組成的意識流動的電影呢?這是在電影學院里搞創(chuàng)作才可能有的奢侈,老師出的題目是讓你創(chuàng)作一個“短故事片”,你有充分的自由空間和想象余地去發(fā)揮,不必面對投資方和市場去考慮成本,也不必單純?yōu)榱擞嫌^眾口味而降低藝術水準。當我意外地得知這個劇本構(gòu)思得到政府獎金得以實現(xiàn)時,我又一次審視劇本,將題目改為與內(nèi)容更為貼切的《破碎的月亮》。在這個電影中我試著將我到西方以后對人生理想、人際關系等問題的思考用象征性的畫面表達出來。這電影的主人公是個中國女人,她獨自在一個陌生的西方大都市里行走,經(jīng)歷了許許多多不同的場景,這些場景像夢幻一般,而這些夢都有著象征或隱喻的意義。其中有些是非常美好的夢,令她向往;也有些則是噩夢,使她不安、恐懼……P177-179  





上一本:巖井俊二:垃圾筐電影院 下一本:我的詩篇當代工人詩典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我的視覺日記的作者是王小慧,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